习雅言之道 养君子之风

■帅丽梅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3期(总第3828期) 导报三版

作为一名古代文学“痴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不得不提到“吟诵”二字。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让人的气质于姹紫嫣红中脱颖而出。

如今,国学渐渐走进了校园,旨在让孩子们从小学习传统文化。提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吟诵,在我看来,让孩子学吟诵起步无疑是亲近传统文化,喜读诗文最好的方法。

吟诵——童蒙教育让孩子学会识字

回想起来,孩子刚上幼儿园,那年的我初遇吟诵,便开始无意识地教她吟唱一些启蒙作品,如《三字经》《声律启蒙》《千字文》等。忽有一天,惊觉她竟能脱口而出,完整背诵,再把书籍给她,她会根据自己的记忆去认识书上的汉字,和我们平时的死记硬背完全不同。现在想来,那种感觉实在太神奇了!识字,是童蒙教育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有了吟诵这个工具,孩子从小的识字就变得非常容易。

其实,我们古代的私塾先生,一般从教授吟诵开始。古代的儿童,一般是三四岁进私塾,六七岁进学馆,在进学馆时,识字量一般在三四千字左右,也就是已经具备了自由阅读的能力。孩子可以看任何他想看的书,所以自小就亲近文化,热爱学习,这样,孩子对文化的亲近感、学习的能力都会好很多。

吟诵——启蒙教育让孩子爱上学习

吟诵还能解决孩子教育的一大问题:兴趣。在此之前,不论我怎样告诉孩子,学习要有目的,学习是苦的,要有文化,要多背古诗词等等,都没用,孩子反而有抵触情绪,会更加厌倦学习。其实在基础教学中,大多数孩子是因为“有意思”才学习的。吟诵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后来,我把要背的古诗词用吟诵的方法教给她,她每次都能欣然接受,再让她去画画或者看书,她的心情也是非常轻松愉快的。

其实,古人读书,吟诵等于就是“唱歌”。作文和古诗文是很多孩子的学习难题,尽管我们运用了多种手段,但是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其实,学好语文的核心就是读书,所以古人管上学叫读书,把有文化的人叫读书人。古人用吟诵的方式读下来的书一辈子都记忆深刻。美好的乐音、好听的吟诵可以让人爱上读书,就像唱歌一样,喜欢反反复复听和反反复复哼唱,于是,不知不觉地背了下来。

吟诵——春风化雨让孩子熏陶气质

教会孩子吟诵,熟读诗文,我其实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与诗书相伴,熏陶气质。现实中,由于种种局限,大多数家庭无法赋予孩子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体验,何谈熏陶气质,提高涵养呢?所以,第一次遇见经典吟诵,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吟诵,并且孩子也乐于学习吟诵。我相信,孩子因为爱妈妈,也定会爱妈妈之所爱。因为她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去看世界的,我们站在她面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时候可能比她学到的知识更加重要。当她慢慢长大,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我们在她年幼时期带给她的真诚、执著和热忱却永远不会忘。就像现在,我也永远记得幼时妈妈的善良淳朴给予我做人的启发,那种影响是一辈子的。

作为一名古典文学爱好者,未来的路上,我会努力让孩子爱上国学、爱上经典、爱上吟诵,努力在她心中撒播温情的种子。心性清明,方能明达万有。虽然吟诵不是万能的,但我相信,一个热爱吟诵诗文的孩子一定是温柔敦厚的。习雅言之道,传君子之风,相信,孩子生命中所有预设的伏笔,在未来的时光中,都会渐次清晰,以吟诵的名义。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是啊,书中有一整个世界,这个世界,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感知。作为家长,除了读书,我也会尽量陪伴孩子多走出去,触摸大地,触摸更广阔的存在,在触摸的途中,寻找一种更为浩大的心胸和眼界,真正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