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开展八项重点工作,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攀枝花市二中自2013年起,秉持“育心育德相结合,全员育心促成长”的指导思想,在学校建成“攀枝花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经过10年持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心占地面积达320㎡,有9个功能室,前后经费总投入90余万元,且每年新增投入不低于3万元。心理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方面均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保障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开发心理校本教材
学校三个年级均开设心育课程,各班两周一节,在固定的心理教室上课。心育课程针对三个年级学生不同心理发展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方案。课程的实施需要教材做保证,学校为保证心育课程正常有序有效地开展,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开发了《美丽心灵,青春同行》《剪不断的脐带》两本心理校本教材,学生人手一册,为心理课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遵循。
学校心育中心常态开展集体心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及个体心理咨询。对心理状况高危的学生持续关注和追踪,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
二、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一是筛查。学校购买专业心理测评软件,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开学对全校学生进行全面心理健康普查,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通过“调查—反馈—追踪回访”,建立规范的心理健康档案。重点人群重点关注,并做好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沟通,拟定教育方案,明确注意事项,使教育更具针对性。
二是关注。建立“心理观察员—班主任—心育中心”“三位一体”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班级心理观察员经过多次培训,利用“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动态监控班级学生每周日常情绪、行为、心理变化和状况,不断优化从观察、记录、上报的信息通道,将校园心理安全工作深入到学生中间,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做到隐患排查,及时干预,预防为主。对班主任和心理观察员发现的一般问题,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及时处理,对重大严重问题及时移交心育中心进行专业化处理。
三、保障师资,建立团队
受困于编制管理,学校目前仅有1名专职心理教师。为充实师资力量,学校聘请了2名具有心理辅导和咨询能力的校外心理咨询师,作为学校兼职心理教师。学校内部也聘请了2名兼职心理教师,明确身份、工作量、待遇。通过多年的积淀,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教师日益增加,陆续有十余位教师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这样,在师资配置上,学校实现了“1+4+N”的师资力量,即一名专职心理教师、4名兼职心理教师、多名心理爱好者,切实解决了师资不足、编制不足的难题。他们共同组建“心理协会”,每周开展一次沙龙活动,研讨在上课和咨询中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彼此帮助,共同进步,有力推动学校的心育工作。
四、三个重点,融合育人
心理问题常常和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心育工作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为此,我们在工作中突出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法治教育,注重融合育人。
一是将心育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结合。学校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心理主题班会,开展主题班团活动,举办班主任专题讲座,进行班级心育经验交流,调动班主任的心育积极性。为帮助班主任正确辨析学生心理问题性质,有效应对特殊问题,学校面向全体班主任、生活老师、安全工作人员等开展相关主题的专题讲座。
二是将心育工作与家庭教育结合。学校成立以心理教师为主体的家庭教育讲师团,还特别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共同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对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具体做法进行指导。每一位讲师团成员在自己的领域通过专题讲座、或体验活动、或个体辅导等方式对学生、家长和家庭做出引导和帮助。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家庭教育主题沙龙、小组成长活动、读书分享会、亲子体验活动等。
三是将心育工作与法治教育结合。心育中心通过心育课程、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落实法治教育,融入法治案例和基本法律常识,引导学生有效调控冲动情绪,预防激情犯罪。积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的积压导致违法犯罪。
五、专业合作,科研助力
学校与攀枝花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广泛合作,对在咨询工作中符合转介情况的,及时联系家长带到医院就诊。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专家向学生家长带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成长的焦虑与困惑》等讲座,深受欢迎。
10年来,学校心育中心先后与市妇联、各学校、三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等单位开展经验交流,并赴市特殊教育学校、交警支队、妇联、社区等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同时,积极主办或承办省市各级心育研讨会、教育报告会,承办全市、县(区)心育教研暨心育课堂观摩活动。
学校承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素质教育研究所的“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建设》子课题《非暴力沟通在初中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已顺利结题并获得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编写了可用于亲子沟通指导的非暴力沟通案例集《剪不断的脐带》校本教材。2021年省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非暴力沟通理论下初中亲子沟通家长课程开发应用与研究》立项。2021年,经过遴选,我们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签订协议,参与彭凯平教授课题组发起的“积极教育百城计划”研究项目,与课题组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