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青春期初期的初中生,是大众眼里“最难搞”的群体之一。对于初中的班主任来说,要管理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无疑会面临挑战。“现在的初中生难管啊!”成为班主任队伍的常常听到的口头禅,学生和班主任发生冲突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班主任情绪化管理的现象突出,导致学生不服管教,矛盾加剧。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因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理解感到心寒,导致班主任群体的职业幸福感不强。
笔者认为,初中的班主任要学习情绪管理知识、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客观看待学生问题、包容学生错误,避免用激烈的情绪和手段进行班级管理。青春期少年也不是洪水猛兽。作为初中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情绪管理知识,从容面对学生。与青春期的学生朝夕相处,是一种很投入情绪的工作,如果班主任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或被学生的情绪带偏,班级工作就会举步维艰。长期的负面情绪不仅增加班主任的精神内耗,影响自己的健康,也不利于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作为班主任,学习情绪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做刻意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当情绪来临的时候,练习察觉自己的情绪,并且为之命名,这样就能够缓解一部分情绪。此外,当情绪来临时不与其对抗,让情绪流动也能帮助情绪的化解。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更加的便利,找到、阅读、学习与情绪管理相关的书籍和课程。更为重要的是,当自己有了情绪管理的知识,才能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负面情绪的阴霾,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其次,了解年龄特征,理解学生行为。初中的班主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征至关重要。例如,生理上,青春期的孩子激素水平发展快,导致情绪波动大。班主任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学生会敏感、易怒,就不易被学生的情绪卷入其中而生气。再如,青春期的孩子表面上总是追求独立,而情感上又很脆弱、依赖。作为班主任,了解了这个特点就能够在管理学生时把握什么时候需要示弱,什么时候又需要给学生提供支持,而不会被学生的矛盾行为牵引。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班主任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管理。
再次,理性控制联想,客观看待问题。正如情绪 ABC理论所描述,情绪的来源往往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人们对事实保持的信念。实际上很多时候让班主任情绪波动的并不是学生的客观问题,而是对问题产生的过度联想。例如,有的学生上课开小差,其实是一个初中生很正常的行为。根据科学研究,未经特殊训练的初中生的专注度大概能保持15分钟。而有时班主任会定义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过度处罚。班主任的情绪的背后可能是潜意识里过度的联想:“上课开小差=知识点没有听到=成绩会变差=其他更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思维方式,夸大了问题的后果,导致自己情绪应激反应,作出过度处罚。所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班主任应该理性地分析问题,察觉自己是否过度联想,再采取适当措施。如果是不带情绪化的教育,学生往往能够欣然接受,但是如果是在发泄情绪,势必会造成矛盾和冲突。
最后,包容学生错误,温暖学生心灵。初中生刚从儿童过渡到青少年,有的学生由于自律性不强、认知不高、价值观不稳定等原因,常常犯错,并且反复犯错、长期犯错。班主任应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学生,正如没有完美教师。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接纳学生的不完美,降低对学生的期待;面对学生问题,有耐心,给予学生完善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遇到学生问题时就不会那么急躁,焦虑。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包容,也更容易接受教育,学生才能不怕犯错,乐于改变。管理才会进入良性循环,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班主任的工作幸福感也会更强。
初中生虽然“难搞”,可是如果用对方式,温柔以待,也会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作为班主任,只要用理性来面对他们的错误,用宽容来对待他们的成长,就能收获幸福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