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 点灯人

■张军霞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6期(总第3831期) 导报三版

我有晨起散步的习惯,这些天每次下楼,都看到住在楼下的小李在小花园里跳绳。她在一家超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我几乎很少看到她。

有一天早晨,正在小花园里溜达时,小李又来了,我说:“跳绳挺累的,你坚持得真好。”她笑了笑说:“我身高还不到1米6,却胖到了75公斤,再不减肥就不像话了!再说,我也不敢偷懒,儿子天天监督着我,还要跟我比赛呢!”我好奇地问:“你儿子也不胖啊,不需要减肥。”小李摆摆手:“他学习成绩不错,就是字一直写得歪歪扭扭,我说了他很多次也不管用。这次,他下定决心把字写好,前提是我必须减肥。”

这时天色还没有大亮,小李家阳台的灯早就亮了,那个小小少年的书桌就在那里,想必此时的他正在挥笔练字。当他不想坚持时,抬头就能看到楼下妈妈跳绳的身影,大约就又有了坚持的力量。而小李每次跳到气喘吁吁也不会停下来,应该也是儿子书桌前那盏灯的力量吧?

这娘俩的比赛还真有点意思。小李开始跳绳,我继续散步时,想起昨天晚上给女儿讲到的一个故事:小刺猬是奇迹花园里的园丁,它白天睡觉,夜晚要在花园里巡逻,可是它很怕黑,有时在月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它也会吓得尖叫起来,以为是什么怪物要想咬它。后来,小刺猬无意中发现,自己有“吃光线”的本领。它只要在白天吃些光线,晚上巡逻时一张嘴就有光线从嘴里射出来,再也不怕黑了!可是由于它吃掉了太多光线,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花儿不能按期开,果子不能按季节成熟,一切都乱了套。花园里的小动物千方百计找到答案后,决心一起帮助小刺猬,当小刺猬在夜里巡逻时,大家都在自己家门前点一盏灯。从此,小刺猬在深夜里走过一盏又一盏灯,想着一个又一个为他点灯的邻居和朋友,心里暖洋洋的,再也不会害怕了。

这个故事的结尾意味深长,让人感觉又温暖又美好。女儿听完故事准备休息时,忽然跟我感慨了一句:“妈妈,你也是我的点灯人呢!我睡觉前看到你书桌前的灯亮着,早晨醒来它还亮着,我从来都不怕黑。……”女儿胆子不大,晚上独自休息总是睡不踏实,我便在她的房间靠窗户那边放了一张小桌子,她睡时,我就坐在那里看书,早晨她醒来之前,我又在那里看书。……

当女儿说我是她的“点灯人”时,我笑了,什么也没说,内心却在感慨:女儿才是我生命中的“点灯人”呢。记得她几个月大时,因为一些错综复杂的原因,我时常焦躁不安,甚至喜怒无常。说来奇怪,每当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只要看到女儿冲我露出笑脸,内心的乌云一下子就会被驱散:“我不能辜负这么可爱的笑脸!”正是在无数次这样的心理暗示之下,我慢慢走出了阴影,生活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英国诗人斯蒂文森在《点灯的人》中有这样的描写:“每晚,吃茶点的时候,你还没就座,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这首让人回味的经典童诗写于19世纪,在还没有发明电灯的年代,每当黑夜到来,孩子们都在期盼着那个点灯人,把窗外昏黄街道上的街灯一盏盏点亮,这一束束光是这样的温暖,又让孩子们感到别样的快乐,仿佛在夜晚会把他们带进另一个奇趣又富有想象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怕黑”的时候,我们不止可以和家人、孩子成为相互的“点灯人”,在方便的时候给别人的一点帮助或鼓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一些小小的善举,或许无意之中,你就成了别人的“点灯人”,点亮他人心灵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一路的芬芳和温暖。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