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当起 小考官

■冯红娜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9期(总第3834期) 导报三版

“妈妈,看看您多粗心,就考了94分!”女儿黑着脸嫌弃地说。“怎么可能?我又不是不会,是不是你搞错了啊!”我怀疑地问。

周日上午,读小学的女儿,机灵中有点傲气地说:“爸爸妈妈,我来考考你们好吗?”我正在视频学习中,本想婉言拒绝,转念一想,不如借此机会杀杀她的傲气,于是,我和老公使了个眼神,果断迎战。

每人一张试卷,我和老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了,故意不会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巡视考场中,女儿对我们说:“读题有不明白的可以举手。”得知我们不懂,她立马如小老师般仔细为“考生”进行此题的分析,我和老公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分别表示以后一定要注意复习。

本以为就此结束了,女儿又来找到我说:“100分的同学咱们再测验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都会了。”我瞪大眼睛,眼看着卷子又多出了一半,我的视频课程还没学完,怎样才能把这个“锅”甩出去呢?女儿看出了我的不情愿,抬着下巴轻声说:“不愿意也没有用,快点做吧,不要浪费时间了!”

我狠狠地白了她一眼后埋头答卷。你还能难住我?这样的题对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做这样的题也太解压了,一会儿就交卷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始的那一幕:

“妈妈,看看您多粗心,就考了94分!”

“怎么可能?我都会,你是不是搞错了。”我一脸不服气地跑过去。

“你看看,人家让你写‘招呼’‘非常’,你写的是什么?”我一看,自己写的是“朝晖”“分厂”。女儿斗志昂扬,我低头不语。这一幕好熟悉啊,仿佛在哪里见到过。

“还有这个‘首’字不出头,你看一下出头吗?”女儿的小手直直地戳着试卷上的字斩钉截铁地对我说。

“你认真检查过吗?下次还是注意些吧!”我有些无助,一句话也没有回答,感觉自己的脸一会儿青,一会儿红,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本来想杀杀女儿的傲气,结果爸爸妈妈的威严扫地。

“你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你能不能给妈妈留点面子啊?”我跟女儿商量。

“都考这样了还说面子,你下次考好一点再说吧!你不是也经常这样说我吗?”原来,我平时发现孩子的不好的地方也总是这样不依不饶的,今天,我自己也尝到了这个滋味。

“我什么时候这样说你了啊?”孩子大了,什么都懂,女儿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此时,我反驳得心虚,甚至感到自己有些无理搅三分。

“你们经常这样说啊,还说不考高分怎么上好学校。”女儿义正词严。我下定决心以后少抱怨、多鼓励,要努力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

非常不自在地接受了女儿的教育后,我们反思,孩子的内心是“丰富”的,此时的孩子也是“好心”。平时我们做家长的天天挂在嘴上说的“听话,我是为你好!”这不,孩子就学会了吗?

透过现象看本质,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着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天生爱模仿,无条件地接受来自父母的一切信息(包括负面的)。想到一个冷笑话,说孩子为什么挑食,而家长不挑食?答案是“菜都是家长按他们自己爱吃的、有营养的买的,家长可以不买,孩子却不可以不吃”。

“对不起,爸爸妈妈平时的态度有不对的地方,让你感觉委屈了对吗?今天你这样和爸爸妈妈说话,我们心里也不舒服。”自我反省后,我坦诚地告诉女儿。

“确实有时候你们挺不讲理的,我又没有办法。那以后爸爸妈妈有错了我也给你们提出来,我也会注意我的态度,有事我们一起商量,可以吗?”听女儿这样说,我更惭愧了。

我们一家人约定:三人行,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通过今天的“考试”,我明白了很多,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家长,应学会“当‘复印件’有问题时,我们要找原件的问题”,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幸福的人,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睿智和淡定。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