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焦虑,科学安排暑假生活

《教育导报》
2023年第69期(总第3834期) 导报一版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各地要继续采取“四不两直”“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方式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特别是针对群众举报、舆情监测等渠道反映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问题,快速核查、联动处置。

广泛动员街道、居委会、社区等力量,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对违规培训多发的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进行管控排查,严防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班、已注销培训机构继续开班、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打擦边球”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发生。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工业和信息化、网信等部门,运用智能监测手段,对线上培训主体和重点网站平台开展全时段深度巡查,严防严查违法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广告宣传等问题。加大违法违规案例曝光力度,做到发现一起、处置一起、通报一起,形成警示震慑效应。

有网友表示:暑假不可怕,被焦虑牵着走才可怕。那么,暑假到底应该怎么过呢?

制定暑假关键任务清单

暑假的时间看似很长,如果不善加利用,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所以在假期之初,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好,这个假期有哪些事是一定要做的,这样才不会虚度时光。建议家长让孩子把想做的、应该做的事情全都列出来,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一下优先级,将优先级最高的3-4件事作为假期的关键任务,优先完成。

制订阅读计划

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开发孩子的聪明才智,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趁暑假,引导孩子们放下手机,爱上阅读,是一件可以令他们受益终身的大事。

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可以让孩子们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每天阅读的时间段、阅读书目和进度目标,循序渐进。阅读计划一旦制订,就要坚定地执行到底,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的培养,就是不断地重复。

暑假孩子学习压力相对较轻,可以有大段的时间用来阅读。每天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稳定的阅读习惯。每天读完书,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个小记录,也可以鼓励孩子写读后感,与家长分享交流,或以其他形式体现阅读成果,并给予适当奖励。这样坚持下去,等到假期结束,一定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出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制定每天的作息时间表

暑假期间,为了保证孩子日常作息规律,建议家长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制定第二天的作息时间表,尽量和上学时的作息接近,这样假期结束时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重新调整了。每晚写好作息时间表后贴在墙上,第二天认真执行。

家长和孩子在制定每天的日常作息表时,最好确定一下当天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如果出现临时情况需要调整,首先要确保做完最重要的事。制定时间规划和作息表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充分协商,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孩子,否则就起不到帮助孩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的目的。有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家长的监视,就会放任自己。

告别暑假焦虑,遵循孩子个体成长的内在规律,耐心培土、施肥、浇水、剪枝,我们就可默默静待花开,慢慢体味生命与成长的美好。

(本文转自首都教育)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