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答好毕业生就业的“民生答卷”

■本报记者 鲁磊

《教育导报》
2023年第72期(总第3837期) 导报二版

当下,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关键时期。6月14日上午,宜宾学院操场上人头攒动,上千名高校毕业生来到这里寻找心仪的工作。招聘会现场火爆的背后,是宜宾学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持续发力。

2022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学院考察调研,察看毕业生创新创业代表作品展示,了解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一年来,宜宾学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早动员、早部署,全力做好5684名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努力答好毕业生就业这张“民生答卷”。

用心用情做实做细指导服务

5月15日,在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四川省2023届高校毕业生宜宾专场招聘会举行。简历诊断的“摊位”前,宜宾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就业指导师王霜正逐一为毕业生诊断、修改简历。

“你了解企业的用人条件和基本需求吗?”“你的特长和闪光点是什么?”“你的特长在简历中‘亮’出来了吗?”王霜一边与学生交流,一边用红笔勾画出关键要点。在她看来,个人简历是求职过程中的“敲门砖”,简历诊断的过程,是带领学生重新认识职业、了解自我的过程。

在宜宾学院,这样“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已经成为帮助毕业生就业的常态工作。学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指示,系统性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从源头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退役大学生在高校里有哪些优惠政策?”“我有必要辅修双学位吗?”“我想跨专业考研,可行吗?”……近日,宜宾学院“就业指导服务进宿舍”活动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学院将指导服务向前延伸到非毕业年级,延伸至学生日常生活。面对同学们的就业困惑,教师们耐心细致地解答,并鼓励大家积极对接社会需求,提高专业技能。

“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服务的内容就应该是什么;学生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应该覆盖到哪里。”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提早谋划、用心用情、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让毕业生“底气满满”“自信满满”走向社会。

精准帮扶确保“不落下一人”

“我找到工作啦!”宜宾学院智能制造学部应届毕业生吴同学(化名)没有想到,刚刚跨出校门,就拿到了深圳一家科技企业的录用通知书,这对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且家庭经济困难的他而言十分难得。

“学校帮我联系了好几家企业,还有老师一对一辅导制作简历。”吴同学还拿到了学校的助学金和就业补助,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让他更加坚定了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吴同学只是过去一年来学院集中开展困难毕业生“一人一策”帮扶计划的众多受益者之一。面对就业压力,学院根据帮扶台账,优先为他们筛选、联系工作岗位,提供针对性、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确保就业路上“不落下一人”。

“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毕业生5类重点群体,我们通过精准识别建立了工作台账。”学院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夏高发介绍,学校搭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以及党员联系学生的桥梁,通过“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为重点群体毕业生提供差异化服务,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

夏高发说,学校一方面健全党员带头帮扶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联系就业困难毕业生,形成全员帮扶育人格局。另一方面,开展分类指导帮扶,精准摸底确定帮扶对象,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简历诊改、面试辅导,有针对性地推荐就业岗位。目前,全校大部分重点群体毕业生已顺利就业。

据了解,为了拓宽、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宜宾学院持续访企拓岗,把挖掘岗位资源作为促就业的关键抓手,强化校企联动,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开拓岗位资源。开展“百校对千企”等招聘活动,已累计向2023届毕业生提供岗位3 .7万余个,岗位总量较去年同期提高10%。

增强扎根基层理想信念

每到毕业季,毕业典礼成为毕业生奔向社会的重要节点,身着学士服的毕业生带着不舍与感动,从四面八方会聚操场,与母校依依惜别。在宜宾学院,同学们通过视频短片,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的一个个瞬间,深刻感悟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毕业授位典礼,成了引导鼓励同学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大思政课”。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劳动和贡献,就业也是大多数人实现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途径。”毕业生万欣雨深有感慨,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更应该有理想、有担当,在正确就业观的指导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

就业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是宜宾学院思政工作的一大特色,学校为大一至大四学生量身定制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主题班会、就业讲座组织开展“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主题教育活动等加强就业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努力促进学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据介绍,宜宾学院将生涯规划教育、就业观念教育、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想铸魂,增强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去年以来,宜宾学院把“平实之心”纳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现场教学、视频直播、校友分享、朋辈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多年来,宜宾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中去。学校不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讲好“大思政课”,做好“课程思政”,还通过“第二课堂”等方式,鼓励同学们走出校门,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增强扎根这片土地作贡献的理想与信念。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