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开幕式上的引导员和仪式标兵:让世界记住 “成都的微笑”

《教育导报》
2023年第75期(总第3840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记者 王浚录)一颗颗“小辣椒”挺直腰杆举起蜀绣引导牌,一个个“小青椒”随着音乐律动,欢迎各国运动员……在7月28日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来自四川传媒学院的53名引导员和333名仪式标兵用笑容和热情感染大运健儿,让世界记住“成都的微笑”。

看见学生们堪称完美的表现,在后台观看的四川传媒学院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四川传媒学院志愿者总领队兼开幕式志愿者总领队周皓翔不由得热泪盈眶:“我为他们完美演出点赞,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开幕式上精彩呈现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虽然流过汗、流过泪,但从来没听到同学们抱怨过。”四川传媒学院开幕式演职类志愿者领队张嘉悦感慨,能在开幕式为国争光,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大家都用意志和信念坚持下来了。

博茨瓦纳代表团的引导员由四川传媒学院大三学生索琳晗担任。进场时,她听到观众的呼喊,瞬间热血起来。快到主席台时,她面带着微笑拧腰走,心里既激动又自豪,“拧腰走既要保持全身肌肉用力,还要保证引导牌是正的,还得走直线。在开幕式上,我完成得比平时更好。”

索琳晗今年3月顺利通过开幕式引导员的选拔,“4月,导演组进校分场排练,我们从最基础的表情、仪态、身姿开始练起。”训练结束,索琳晗还要在宿舍对着镜子加练,室友也帮着她纠正动作。“看着每天都比昨天有进步,很有成就感。”索琳晗说。

运动员入场的跑道两侧,四川传媒学院退役大学生蔡一园作为仪式标兵的一员,热情欢迎各国运动员。他清晰地记得,《茉莉花》的旋律响起,中国队入场,全场观众一起喊“加油、雄起”,“看到运动员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觉这几个月的努力都值了。”

配合着音乐的律动,鼓掌、拍腰、扭肩,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要重复进行,对仪式标兵的体能提出了高要求,“全场就文艺表演那15分钟不用登场。”蔡一园说,不管是在排练还是在开幕式,他都和旁边的标兵相互鼓励,“尽全力展现中国大学生最好的一面。”

仪式标兵之外,蔡一园还有个身份是火炬手,“大运会带给我的成长特别多,我会永远铭记这段时光。”回想起这段参与大运会的经历,索琳晗心里也非常不舍,“我和同学们一起为大运会奋战,为精彩圆满的开幕式贡献青年力量,我觉得我们更像是‘战友’。”

“虽然没有过多镜头,仪式标兵却是开幕式上最美的风景线。他们用最激情的演绎、最热情的微笑、最活力的动作欢迎运动员进场,展现了中国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周皓翔介绍,在大运会闭幕式上,四川传媒学院学生志愿者们也会继续承担引导员和旗手等职责。

7月,四川传媒学院的领队老师和演职类志愿者在当天排练后合影留念。(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