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小站吸引众多市民“打卡”

《教育导报》
2023年第75期(总第3840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记者 王浚录)盛夏的成都,空气中透着炎热。8月5日下午2时,成都大运会女子篮球铜牌赛在四川省体育馆打响,省体育馆东门外的成都大运会武侯赛区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川体”)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大二学生李乐静正热情地给即将观赛的市民普及篮球知识、提供交通指引。

不少市民为即将开始的比赛而步履匆匆,也有一些市民被城市志愿者对小站的深入介绍所吸引。“我们这里有大运会火炬,还有‘奥运五金王’邹凯的亚运金牌。大家可以轻轻地摸一下火炬,合个影。”李乐静的话语里,最骄傲的莫过一句:“火炬和金牌,都是咱们‘川体人’的!”

一位就读于双流区彭镇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来到“蓉火”前,小手轻轻地挨着火炬,他的父亲用相机定格下他和火炬亲密接触的瞬间。

看到小朋友对火炬旁的金牌展台产生了兴趣,李乐静一边拉着小朋友的手走过去,一边说:“这三块金牌得主陈龙灿、邹凯、陈静都是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校友,刚刚摸到的火炬,也是我们学校佘旭玮老师传递过的火炬。”

比赛快开始了,小朋友和父亲恋恋不舍地离开小站。李乐静和同学们没有闲下来,继续向来往的市民宣传学校特色、推广大运文化:“围绕在小站两旁的这11根‘奥运英雄柱’都是从川体走出的奥运冠军。成都大运会的首金获得者曹茂园也是川体的运动员……”

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一学生彭鑫和李乐静一样,对能在小站推广宣传自己学校的特色文化,感到十分自豪。“很荣幸能成为学校19位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者之一,期待能为大家服好务,让市民深入了解四川竞技体育的历史和发展。”对于未来,彭鑫希望能当一名体育老师或篮球教练,“川体健儿在成都大运会赛场为国争光、争金夺银,我也会在不同的领域成就自己的体育梦想。”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