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张露

《教育导报》
2023年第80期(总第3845期) 导报三版

作家毕淑敏有一篇文章,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冷漠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付出漠然以对,认为大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为什么孩子会越来越冷漠呢?他们在家人的宠爱中成长,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爱的启蒙,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每一样都在向他们传递着爱。孩子得到了那么多的爱,为什么还会出现“情感荒漠”?这个问题值得大人反思。

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冷漠的孩子,其实都是被大人影响的。

上学期,和几名家长作为代表参加儿子的班会活动。班主任是一名年轻女孩,非常温柔有耐心,整个活动流程设计得简洁流畅、充实饱满。可结束的时候,却只有零星的掌声响起。

年轻的女老师羞赧地站在讲台上,有那么一丝不知所措。她希望孩子和家长都能对今天的活动提出反馈意见。可没有一个人说话,冷场片刻。我赶紧举手,带着儿子“捧场”,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用心表达了感谢和敬意。

但它却成为了现场唯一一条反馈,孤零零的,突兀又尴尬。

我很困惑,难道只有我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吗?家长们为什么不能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呢?还是孩子们碍于家长在场表达不自在?

叹息之余,让我认识到,孩子生活在成人演绎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冷漠的孩子背后,都对应着一个消极的家长,冷漠滋生冷漠,因果明白可见。

联想到前阵子受邀去朋友家吃晚饭。饭桌上,我刚夹了两筷子菜,朋友的女儿就张嘴说:“阿姨,我问你个问题……”没等孩子说完,朋友便皱着眉头打断了她:“食不言,寝不语。”孩子讪讪地埋下头,不再吭声。朋友说,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女儿迷上了脑筋急转弯,一得空就要提问,逮着人就问,让人不胜其烦。“一点意思都没有,又不好笑。”她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会干涉孩子的情感流露,缺乏对孩子的情感回应。孩子热情地向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从学校里听来的好玩的事情,渴望与身边的人建立亲密连接,得到的却只有回避与无视,内心一定充满了挫败感。

爱,本是流动的能量,当热情被浇灭,爱就会淤积,孩子当然就会变得冷漠。

儿子很喜欢的一本绘本叫《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讲一场关于爱的竞赛、爱的对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我爱你,远到跨过小河,再翻过山丘。”“我跳得多高,就有多爱你。”一对野兔父子互相“攀比”谁给对方的爱更多。小兔子用天真和想象表达着对爸爸的爱,大兔子用智慧和热情回应着孩子的爱。整本书充满了温暖的互动和浓烈的爱。

我一直跟儿子说,人世间有很多美好与善意,要珍惜、要记录。凡是让你觉得心动的、美好的一刻,都值得你表达与分享。所以,他从来不吝啬对家人、对朋友表达爱。在我们家,“我爱你”“我更爱你”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朋友问我:“你家小孩性格好,朋友多,你平时是怎么引导的?”我笑了笑,心想,我们一直认真地回应他的爱,认真地与他互动,从不回避和敷衍,算不算?他讲的脑筋急转弯,我和他爸会争相抢答;他分享学校里好玩的事,我们就回馈一个工作中的趣事。

爱的正确打开方式,不仅在于表达,更需要回应。由衷地欣赏孩子,大声地对孩子说“我爱你”,诚恳地回应孩子的每一句话,就像那只温情的兔子爸爸一样。打开爱,看到爱,感受到爱的力量,孩子一定会变得热情、阳光、快乐。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