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要上好 “开场课”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华忠

《教育导报》
2023年第82期(总第3847期) 导报三版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华忠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接手一个班,第一次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的确非常关键。每学年开学的第一天,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它是师生由假期生活到学校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新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起点。“开场课”是否上得成功,会给整个学年甚至今后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开场课”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40分钟。那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新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心理调适,尽快转变角色

初任教师,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其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学生转变成了教师,由原来受教育者的学生转变为教育者的教师,两种角色的转变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其主要表现在学生角色的主导意识是班级中的受教育者,而教师角色的主导意识则是班级学生的引领者。这两种自我意识的反差促使新教师必须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从心理、思想以及行为等方面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任务。

二、树立教师形象,发挥“首因效应”

心理学认为,第一印象容易使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教育心理学中也强调:“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与个性特征。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形象,做到精神焕发、情绪乐观、充满激情,能够感染和激励学生。新教师更要设计好仪表,给学生以和蔼可亲之感,与学生谈话要表现出亲切、关心、体贴,力求第一节课就留给学生“知心朋友”的印象,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课前精心准备,反复进行演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教师课前准备越充分,课堂效果也就越好。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新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给自己提出严格要求,提早进入工作状态,精选第一节课要讲的内容,预设好流程,做好条理清楚、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把学习的“窍门”和“绝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再次,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教学计划、课堂要求、作业规定等,以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适应。新学年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般不宜安排新知识的教学。经过假期,多数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放松,很多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新的陌生感。新学期的第一课,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收心”工作,最忌讳一进入课堂就开始教学新课。

另外,新教师上第一节课前要进行演练,讲稿一定要熟练掌握。通过课前的演练,及时发现缺漏与问题,才能进行完善与纠正。同时新教师熟悉讲稿,上课时尽量不看稿,就能把课讲好。这样,一定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也让学生佩服。因为学生从教师讲课的熟练程度上,感受到教师的责任心、业务能力。若上课时不断看讲稿,讲课结结巴巴,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会一落千丈。

四、注重感情因素,密切师生关系

新教师初上讲台,应注重情感的融入。通过自己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实践证明,亲切和蔼的笑容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新教师在上课时板着面孔,不苟言笑来显示自己的权威。其结果是使学生对教师敬畏而不是敬重,从而疏远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可采用环视和注视相结合的办法,环视使得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因而能专心听课,注视可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新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开学初的心理状态,他们对第一天的学校生活都会有某种新鲜感,内心会充满希望和不安,有的学生还可能有某种程度的焦虑。因此,能否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帮助他们克服不安和焦虑,树立信心,就成了第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愿意做他们知心朋友,力求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常听学生说:“这个老师,从一见面我就不喜欢他,以后一上他的课就烦。”所以“第一节课”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学生喜欢教师,才会喜欢上这门课。对于教师来说,不一定非得每节课都有激清与活力,但这第一节课必须精心准备,争取一炮打响。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