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集体备课 提升课堂有效性

■苍溪县东溪镇中心小学校 张沥 韩萧

《教育导报》
2023年第82期(总第3847期) 导报三版

■苍溪县东溪镇中心小学校   张沥 韩萧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如何进行课堂改革增加课堂有效性成了关键课题。“互联网技术+集体备课”给提升课堂有效性带来新的转机和挑战。笔者以一所农村乡镇学校为例,从推进“互联网+集体备课”的意义,实施方案和取得的成效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性探究。

一、推进互联网+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从全县的教育现状来看,想要走向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找到问题大胆改革。将“互联网”引入到教学之中,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而“集体备课“则是对备课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凸显的是集体的力量与优势。互联网和集体备课两者融合,将优秀的教育资源凝聚整合共享,实现教育质量的高品质发展。

当前部分教师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考虑不充分,出现教得费力、学得费力现象。集体备课通过集思广益、课堂验证、反复修正可以更快速、更精准地找到最优方案,依靠集体的智慧让课堂更加高效,实现教育真正减负提质。

随着生源减少,不少农村小学都是一校一级一班的情况,教师单打独斗,遇到很多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导致很多教师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教育思维也逐渐固步自封,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难。“互联网+集体备课”为其提供解决方案,互联网中除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之外,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当下教育背景,掌握更多一手资料和新鲜的、优质的教育理念和思维,也方便教师相互借鉴,相互沟通,帮助解决一些课堂中的疑难杂症。

二、互联网+集体备课的实施策略

     1 .夯实九大环节,打磨最佳方案。九大环节即组建团队、责任分工、形成范式、主备人初备、集体研讨、第一次修正、课堂验证、第二次修正、借鉴推广。这九大环节要环环相扣,落实落细,最终才能形成最佳方案,让“互联网+集体备课”这一改革彰显出实效性。农村小微学校可以在片区内组建“学区联盟”,与其他学校的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建立一个微信群,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共同商讨备课事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 .坚持四个统一,备建高效课堂。四个统一原则,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备课表、统一备课平台和统一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让学区联盟学校的教学进度处于平衡状态,同时也达到资源、平台共享的目的。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落地,传统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思维已逐渐失去市场。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课堂时间只有短暂的45分钟,如何有效利用,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出学生潜能,培养学科素养才是正道。

目前,小学语文“初读感知、细读明脉、精读会意、悟读学法”的“自导式·四读”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前指导自主预习、课中引导合作研习、课后辅导巩固练习”的“自导式·三习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英语“学、思、展、评、检、用”为主要内容的“自导式·5+1”教学模式,这些优质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集体备课”的形式在学校乃至全县都得到了大力推广,对提升教育教学成绩成效显著。

3 .加强三项工作,提高师资力量。为了确保“互联网+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不走样,组织领导、人员培训、考核评价这三项工作非常重要。分管教学副校长亲历亲为、部署安排,教导科研处认真管理狠抓落实,各学科带头人积极配合,备课组长要大胆工作,做好领头羊,对于教师的个人素养和工作能力上也要落实,定期带领教师参与各种研讨会和公开课,定期举行各层级会议,通过会议去督促、通过制度去激励教师,让“互联网+集体备课”意识深入人心,让每位教师都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自实施“互联网+集体备课”之后,学校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效率大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更是实现质的飞跃。通过教师们不断地研讨、修正、实践、学习,将形成较为完善且成熟的教育模式。教育永无止境,我们的研究也永不间断,在之后的备课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问题,为提升课堂有效性而不断努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