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猛河河畔驻村帮扶的日子

■曹翔

《教育导报》
2023年第82期(总第3847期) 导报四版

走进阿坝州黑水县木苏村,只见青砖黛瓦、绿树环绕,依河而建的村屋民居,如大小明珠镶嵌在郁郁葱葱的猛河两岸,恬静的乡村图景犹如画卷般展开。

木苏村是猛河河畔的一个古村,位于阿坝州黑水县东南部,合计293户1097人,是全镇第一大村。驻村帮扶的两年时间里,作为一名来自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的普通教师,我用执著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努力践行着一名驻村干部的职责使命,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一页篇章。

黑水县平均海拔2500多米,高寒缺氧失眠、紫外线强光照射、完全陌生的环境、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以及对家人的无尽思念,这一切对我和驻村战友们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与挑战。面对这些困难,我毫不畏惧,我知道黑水的村民十分需要我,我必须舍小家顾大家,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每每想到自己从事的事业,我的心中不禁充满了豪迈之情,决心通过努力来诠释驻村帮扶和乡村振兴的真正含义。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有10年时间,但在驻村帮扶工作方面,仍然是一张白纸。在我心中,一直有个梦,就是让志愿服务走进广大村民的心中,引导更多的村民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为了实现这个梦,我带领驻村工作队,通过召开木苏村工作会和党支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村情,制订了志愿者服务队筹备工作计划。我和驻村工作队员坚持不懈地入村入户,走访调研、积极动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2月,木苏村党支部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队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队员人数15人。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带领木苏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五职干部,一起对全村25户脱贫户合计78人进行全覆盖走访,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生活困难进行全面摸底。在一次罗窝组的走访入户过程中,我不慎从4米高的陡坡上滑落下来,导致腿部受伤。休息了半天之后,第二天,我再次踏上了走访入户的路上。针对帮扶资料不规范的情况,我根据省、州、县相关政策要求,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各组组长进行培训,逐项逐栏讲解填法,认真填写25户脱贫户的帮扶手册、核算收入台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帮扶资料得以全面规范。在交叉督查验收过程中,检查组对木苏村脱贫户的帮扶资料给予了充分肯定。

木苏村的罗窝组和俄窝组是黑水县地质灾害隐患带,目前还有十余户留守村民,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人员。通过实地调研,我充分了解了实际情况。经过多次努力协调,我向四川省商务厅争取了4万元帮扶资金,在罗窝组活动广场修建了6间避险安置板房,彻底解决了雨季村民的避险安置问题。对于部分脱贫户,经初步鉴定,房屋为 C级危房,需要整修。在县住建局的关心和帮助下,俄窝组拉拉古和牙日古、罗窝组阿扎木的房子都进行了修整,并在未来能够获得一定的补贴资金。

村干部开玩笑地说:“曹书记,你真的有韧劲,我们想想都觉得困难,但是你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其实,在我心目中,驻村干部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把“村民需求”作为“价值追求”,做到心中有民和服务为民,才能做好村民的办事服务,进而提高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

在驻村帮扶的两年时间里,我时刻以一名党员教师的高标准、高觉悟来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将一片赤诚之心尽献木苏,不断努力夯实基层党建,不断努力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努力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努力为民办事服务,在此过程中,我也收获了组织的肯定和认可,荣获黑水县2022年度驻村之星。

两年的驻村帮扶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结合木苏村情实际为木苏村建言献策,为木苏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不辜负党和群众的热切期盼。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