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飞,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四川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四川省委宣讲团成员。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并终身受益的课程?”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与改革中必须面对的课题和难题。每个思政课教师都在寻觅契合当下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和能力,不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张小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1988年至今,张小飞已在思政教育战线辛勤躬耕35载,他的思政课堂理性与感性兼备,教学风格踏实质朴、思辨创新,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之外,凭着以生为本的初心和多年的深厚学养,他还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最可靠的“引路人”。
陶行知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纵观张小飞的教学生涯,从选择“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开始,他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的就是“铸魂育人”这件事。
从“哲学”到“教学”
“这是最光荣的职业,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
上世纪60年代,张小飞出生在南充的一个小山村。“农村的生活比较艰苦,但也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候。”物质生活的匮乏没有挡住张小飞前行的脚步,乡村生活的乐趣和父母身上淳朴善良和勤劳节俭的品德,特别是为了他人而“无我”的精神对张小飞一生影响深远,成为他求学、教书、育人的精神底色。
1984年9月,张小飞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这门“一切知识的基础”。“4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明白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也使我明白了学哲学决不是仅仅让自己圆融通达,更重要的是让哲学的智慧惠及他人。”张小飞回忆道。
大学学习期间,有一篇文章对张小飞影响很大——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其中有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什么职业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张小飞选择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88年,张小飞进入西南石油大学任教。“教育是从根本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教师就是通过传道授业而改变人的一个职业,而思政课教师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去照耀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去指引学生,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具有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的人,一个有骨气、志气和底气的人。”张小飞说,“我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也是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这就是我选择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根本原因。”
从“思政人”到“引路人”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美国的月亮果真要比中国的圆?”在一次讲授“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章节时,时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小飞向学生提问,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通过激烈辩论,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张小飞的课堂上,这样既“上天”又“入地”的案例和生活热点屡见不鲜。
由他领衔的“张小飞工作室”是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批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的主攻方向是“构建和推广以问题链+互联网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政教师会在课前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纲要,提交自己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自身成长中的疑惑,并把这些问题归类整理成小专题,让问题“突出来”,然后根据问题安排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以问题为主线,在课上通过案例、辩论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答案“浮出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尤其对思政课教师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张小飞认为,要当好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讲马列、信马列,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这样在教学中才有底气、有信心和有动力;其次要不断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把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修养,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再次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把理论讲透彻,把道理讲清楚,把人物讲鲜活,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学生的成长,要有苟日新日日新的自觉,有教中学、学中用的行动,只有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才能用理论去诠释实践,用实践来确证理论,引导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社会和认识自身,成长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时代新人。
从“经师”到“人师”
“思政课教师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光阴荏苒,张小飞在西南石油大学任教已有35年。他用“三个始终坚守”来概况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始终坚守思政课教师的初心,始终坚守一线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始终坚守教学改革创新的步伐。
“思政课教师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张小飞说,在他30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奋斗与石油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1998级化工专业的一名学生,毕业时面临着留川还是到西北某油田工作的选择,他找到张小飞,希望老师指点迷津。张小飞告诉他,大西北的石油勘探开发急需人才,到西北去建功立业是最好的选择。很多年过去,这名学生在油田已经成为技术领导,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发光发热。
就这样,张小飞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深度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他指导社团活动、辅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参与班团建设,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学生的成长。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思政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作为四川省委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张小飞到叙永县石厢子镇、汉源县九襄镇、南充市顺庆街道等基层乡镇村组和城市社区开展理论宣讲,也为油田企业、行政机关和高校开展专题学习,努力让基层群众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他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更多同行共享,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推动了不少学校的思政课建设。
在张小飞的职业生涯中,长达19年的时间里,他都在担任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院长,这也是一段思政学科建设筚路蓝缕的时光。
2003年4月,张小飞作为人文社科学院的副院长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开始实施。他带领一班人抓住新方案实施的机遇,围绕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思政课社会实践和参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大胆探索,建构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技术、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为辅助的思政课“一主三辅”教学模式,以这个模式支撑的教学成果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学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张小飞作为主任全面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工作,确定了学院的发展思路是教学与科研两条腿走路,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就:思政课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学院获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于2019年被省人社厅和教育厅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院的国家级项目有了大幅度增长,教师在全国性教学比赛中的获奖取得历史性突破,学科建设的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这段最值得回味的时光,是我们进行思政课教学管理和学院建设重要的创业时期,希望自己不负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为更多学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作出应有的贡献!”张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