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成长作为最大的目标”

——李希贵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本报记者 王浚录 文/图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0期(总第3855期) 导报三版
9月13日,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成都市教科院承办、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等协办的第88期、89期“文翁大讲堂”报告会在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多功能厅举行。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希贵,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沈祖芸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的教师们带来两场主题为“世界会为高尚的目标让路”和“如何在校园里放大教育的价值”的报告。

一名校长应该具有哪些素养,怎样明晰组织目标,目标和愿景有何差异?面对学校管理者的困惑,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以“世界会为高尚的目标让路”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目标”是领导力修炼的第一路径

“基层、中层和高层等不同层级的学校管理者具备不同的素养,这些素养可以概括为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两类。”讲座中,李希贵通过“校长能力培养模型”展示目标、权力、价值和团队四条领导力修炼路径。

“目标”是领导力修炼的第一路径。李希贵认为,基层领导应该对任务和目标进行定义,中层领导应该设定团队目标、匹配责任权利,高层领导应该平衡好国家、学校、家庭教育目标,不同管理者要区分任务和目标的差异,从任务中提取目标,调整错位目标。

“有一位班主任为了应付上级对学生的午休考核,设计了‘同伴’帮扶制度,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举报没有午休的同学。”李希贵说,这是一个被管理目标带动,而忘记了教育目标的案例。他说:“当我们把目标定为应付检查、评选优秀班级时,会用若干个粗暴的管理办法对待学生;而当我们把孩子的成长作为笃定的目标时,就会用沟通、交流的方式引导孩子们。”

对于从任务中提取目标,李希贵表示,完成一件任务时,想一想能否实现多个目标。比如,参加一场报告会,可以提前了解主讲人的背景知识,带一位年轻的干部现场接受辅导,也可以和与会的某一学校沟通有关合作事项,“这样,被动参会转变为了主动实现多个目标。”

此外,还可以从寻常的校园活动中提取不寻常的目标,这是对管理者教育智慧的考验。“一个班级的展板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如果仅仅是为了激励这位同学、鞭策其他学生,这就是一个一般的目标。如果把这份作业作为其他班级乃至其他年级的学习资源,梳理作业中的闪光点,对低年级的同学有借鉴作用。这就对日常的学生之争进行了价值升华,从寻常事提取了不寻常的目标。”李希贵说。

一些学校管理者把局部目标误解为全局目标,把当前目标当做远期目标。李希贵说,学校管理者,要辩证看待合作与竞争、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及时调整错位的目标。

◆成功的模样并不完美

李希贵认为,追求完美会陷入事务主义。对于管理者来说,事无巨细、日理万机并不是褒义词。

“不去追求完美,才能举重若轻。”李希贵说,一个有信息量的目标需要明确,什么结果虽然性质是好的,但也没那么重要。“有些目标是相互矛盾甚至冲突的,如果什么都想要,就会迷失最重要的目标,特别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

既要明确目标,更要预知结果。李希贵表示,一个目标并不是靠一个结果来实现,或者说并不是一个结果实现了,这个目标就实现了。在确定目标的时候,要研究哪些结果先后或同时出现,才意味着目标实现了。“对于高三取得优异成绩这样的目标,好些老师只关注尖子生,但其实,后进学生发展状况、学生是否被录取到满意的专业同样值得关注。”

李希贵进一步阐释,锚定结果就可以有所取舍。学校的目标是学生成长。当管理者把学生成长作为学校最大的目标时,面对众多事项,就会明晰哪些事项对学生成长有利,可以进一步发挥,哪些干扰因素和学生成长没关系,灵活处理。

成功往往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李希贵通过“成长的曲线图”启发大家,每个英雄都曾经历过深渊,正如组织也有变革的曲线。管理好这条曲线,需要明确的目标。当一个学校想要实现连续发展时,需要在第一次成长的制高点到来之前就开始准备发力,启动第二次成长。

李希贵谈到,一个只为利润的公司不可能走远,同样的,一个只为分数的学校不可能受人尊敬。他说:“我们要找到目标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目标往往就是使命。”

对于渴望创业的人,创业是一个表层的目标,深层次目标是拥有乐观进取、直面挑战、对抗挫折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品格。“在学校学习世界运行的基本原理,在创业过程中砥砺创新的品格,这才是使命。”李希贵说,当明确了“目标的目标”后,学校管理者就可以接纳学生的不完美,对他们的失败予以宽慰,“因为我们明白,成功不是目标,品格才是目标。”

此外,目标还是一个系统,既关照到学生、教师、家长等每一个利益相关方,同时也约束影响目标的关键方。李希贵曾工作的一所学校的办学准则有四条是约束学校管理层的,约束了这个关键方,育人的目标系统才成立。

李希贵区别了愿景和目标。他说,愿景不是为了实现的,而是为了让过程更有意义,目标则是能落地的,具有阶段性,“有些事情可能没有完全想好,但可以充分发挥起初的激情,先开始做,再明确使命和愿景。”

“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希贵还表示,学校因学生而存在,所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都要围绕有利于学生成长而进行。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