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芸谈学校放大教育价值的“四个开关”——

目标 连接 需求 选择

■实习生 高源翎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0期(总第3855期) 导报三版

在当今社会,教育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在校园这一教育主阵地放大教育价值”是一个重要课题,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长、学校战略发展咨询顾问沈祖芸在9月13日下午举行的第89期“文翁大讲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同其他行业相比,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无时无刻不影响其他人,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如何让边际收益最大化?”沈祖芸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如何在校园里放大教育价值,让学生最大程度受到教育的启迪与影响。”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价值同社会背景紧密联系。而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要面向世界培养终身学习者,而国家的未来,就在今天的校园里。作为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学校理应把握扩大教育价值的四个开关——目标、连接、需求、选择。

◆循规蹈矩一定正确吗?

“永远不要迷失自己的目标。”沈祖芸以开学典礼为例。传统的开学典礼的特点是行程紧密、井然有序,既定的程序规范着教职工和学生,存在一定的枯燥感。开学典礼作为教育中重要的里程碑,定位应是学生成长的新阶段,让学生在真正融入学校后才能迅速适应并进入到学习状态。因此,开学典礼的关注点应从流程到要素进行转变,应该让学生由被动参加转为主动参与进而增加学生的体验感。

再以家长会为例。沈祖芸说,传统的家长会是工业化的,是一项待完成的任务。家长会目标定位,往往是教师根据课堂观察、测试数据、日常评估、作业作品、优势潜能等分享交流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业进步与成长。那么,家长会怎么改进?沈祖芸提出,要做面向个体的家长会,尊重个体。她支招:“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家长会要个别化,让家庭感受到专属的服务。会前集体备人,利于教师更完整地认识学生;在任务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用好连接的“乘法效应”

“现在是一个‘大师变矮,个体增长’的时代,相比于之前,每个人当下的个性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更应当重视发挥群体榜样的作用。”沈祖芸指出了在学校教育中“连接”的重要性。

她认为,连接能带来乘法效应: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一两件小事来找到自己身边的榜样,让偶遇成为学习的触点。而对学校来说,通过扩大榜样群体的数量,拉动更多学生学习榜样,让学校的荣誉体系惠及更多学生,让学生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交往带来思想流通,让校园更具有生长性。沈祖芸用青岛中学招聘教师的例子。阐释,该校对在最后一关被淘汰的教师,学校为他们定制专属的纪念校徽。通过这一举动,架起连接二者的桥梁,无形中深化了面试的意义。

◆洞察需求以对症下药

对于教师来说,沈祖芸提出了“临界”状态,阐释第三个开关“需求”。

“学校应当善于主动管理,尤其是对于改变成熟教师的‘临界’状态。”沈祖芸说,“临界”教师中最需要自我实现需求或者自我超越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那么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过去,对于教师的管理主要有:听取专家报告、阅读、任务驱动等,但是这些传统的方式往往让教师们感到心力交瘁,体验感不佳。

“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激发出更多的需求;正是‘满足-不满足’的循环,让平台和机制本身具有了学习能力,教育价值也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放大。”她认为,学校当把每一位老师都看作富矿,善于发现教师的需求,引导教师表达内心的想法,并将不同教师的经验开发为知识产品,让教师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例如,设立“成长合伙人”机制,让教师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学生方面,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他们的成果“变现”。学校可以在校内开辟“市场”,让学生尝试“交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师生选择更加多元化

“选择”是学校扩大教育价值的第四个开关。

沈祖芸说,学校要通过学习功能区的规划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校要装配多样化高意愿的动力系统。”对于学生来说,选择性主要包括学习内容、任务和过程的选择性,丰富多样且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能够让学生更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之中,学生也能够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得到思维、情绪、能力和品格的综合体验。教师也应当主动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教育的乐趣所在,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这样就不会产生职业倦怠。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