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理论与教学实践共生的“三化”路径

■重庆市开州区敦好镇中心小学 李宏龙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0期(总第3855期) 导报三版

课题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这是不言而喻的科研常识。在教育科研的实际工作中局限于课题本身,“两张皮”的现象犹存。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解析课题理论,探索教育规律,“三化”做好课题理论与教学实践共生共长,将课题研究与教学活动、校本研修和学生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能真正在课题研究中提升育人效果,达成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共生的效果。

一、课题教学融合化设计

课题教学融合化设计是将课题研究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融合,让课堂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实践阵地。课题研究本是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结合实际问题探究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从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是动态生成的过程,确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与困惑,教师也只有对这些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的“集结”进行研究,才能有效服务于教学。因此,课题设计时充分收集教学一线的问题,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活动融合设计,使二者相互促进,以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的价值。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运用相关课题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从而将课题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问题解决课题化思维

问题解决课题化思维是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严谨的分析、深入的思考、细致的计划,视为一个可解决的课题,用积极的行动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首先,我们要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明确问题的本质,确定问题的范围和性质,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可解决的课题。然后,针对每个课题,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设定明确的目标、方法和步骤,并制订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计划。最后,我们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搜索、请教专家等方法,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将这些解决问题的成果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而化解教学中的问题,提升育人质量。

三、理论研究实践化实施

课题理论研究与实践化实施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指导,而实践则为理论研究提供经验支持。其核心理念是“知行合一”,即把理论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让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让实践更好地验证理论。当问题解决课题化阶段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案后,我们应再次对理论进行分析,明确实践化实施的目标,设计实践的具体方案并进行实践。实践过程中关注产生的问题、困难和挑战,以便及时调整方案。实践结束后,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对比实践前后的变化,分析理论对实践的贡献,以便进一步优化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案,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

课题实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线教师只有将课题与日常教学活动对接,实现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完美融合,才能让理论与实践共生共长,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育人质量,促进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