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双计划”“双工程”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1期(总第3856期) 导报一版

本报讯(绵文)绵阳市坚持以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为基本方向,以实施优秀教师轮岗、优秀校长培育“双计划”和优质学校领办、优质资源共享“双工程”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创新,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交流轮岗“升级”,激活教师队伍“新动能”。绵阳将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不少于应交流轮岗教师10%的比例要求提高到15%。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优秀校级领导选派到优质学校担任校级领导,选派优质学校优秀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担任校级领导。将2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作为教师申报评审高级及以上职务职称和评选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的必备条件,要求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原则上应有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

名师名校长“领衔”,培养基础教育“大先生”。以培育“卓越校长”、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抓手,构建“一带一、一带多”梯队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校地合作培养模式,选择绵阳师范学院承担职前培养工作,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职后培训工作,首批50名非音乐专业毕业的小学教师通过脱产培训后,将于2023年秋季返回乡村小学,成为跨学科“一专多能”教师。

优质学校“领航”,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推进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实施“名校+”工程,带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2023年,全市建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领航学校8所,学区38个,办学集团或共同体57个,辐射乡镇147个,覆盖学生44 .4万人。初中阶段,重点实施城区公办初中质量提升工程;高中阶段,通过校际帮扶等振兴县域高中。

优质资源“共享”,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要。统筹大学区招生管理,采取“基础学位+共享学位”招生方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投放力度。去年以来,涪城区已有近1000个优质学位用于学区内共享。针对行政区划调整,部分城区交界处适龄儿童不能按属地就近入学的问题,在不突破行政事权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通过相互协商、跨区统筹,妥善化解入学矛盾。开展云上义教暨数字支教“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实现全覆盖。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