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与溺爱之间寻找平衡

■文奇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2期(总第3857期) 导报二版

作为父亲,我深知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的重要性。然而,我也清楚,陪伴孩子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满足和溺爱。如何找到平衡,既让孩子在父爱的温暖中成长,又不会因溺爱而阻碍其独立发展,这是每一个父亲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的孩子今年3岁了,说话越来越利索,这是我作为父亲最为欣慰的事情。但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当孩子两岁时还不会说话,我确实很担心。上网查找资料、咨询专家,甚至带他去看医生。专家们都给出了建议,而这些建议多半是让孩子吃药或去大点的医院看看,当时听了这些建议,我的心情跌落谷底。

家里长辈说,“这孩子不是不说话,他还是会喊爸爸、妈妈等,就是难点的句子不会说,可能是因为我们太溺爱孩子了。每当孩子眼睛望向哪里,我们就主动去猜想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不用开口,也能轻易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个观点对我触动很大,因为确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主动猜测孩子的意图并满足他,以至于他没有迫切的愿望需要用言语来表达。

于是,我们决定尝试改变。尽量让孩子用语言努力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他不说话,我们就不会给他拿东西。刚开始时,孩子为了要一个东西,把自己憋得面红耳赤。但是慢慢地,效果开始显现出来。他开始尝试用一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虽然说得还不太清楚,外人还不能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但我们经常和孩子在一起,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可以清楚知道他想表达的意思。后来,孩子很快就能说半个句子,一个句子了。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我们也很庆幸,没有过度溺爱孩子,而是鼓励他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了他的语言能力。

但是,是不是每个孩子都适用这种方法呢?当然不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情况和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我家孩子的情况也只是个例。作为父母,我们要细心观察和理解孩子,找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就算是一样的方法,也必须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之,爱和溺爱之间的平衡并不容易掌握。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同时,也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学习和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在爱与溺爱之间找到平衡。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