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打开世界

■张大斌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4期(总第3859期) 导报四版

古语云,百闻不如一见。一段历史,父母、老师一千遍、一万遍的讲解,或许还不如学生自己亲手触摸一次实物,或者用眼光“抚摸”一下真实的场景那样直击心灵。这是我领着孩子参观成都自然博物馆后沉甸甸的感受。

今年秋季开学在9月1日,恰逢周五。这就意味着上一天学便有一个双休日。我觉得这是上天赐给这个暑假的加长版,也是对即将开始的紧张学习的最后一次缓冲。于是,我在网上搜索游玩目的地,发现成都自然博物馆很热门,排队两小时左右才能入馆。我赶紧预约,带着孩子走进了这所新晋“网红”博物馆。

我们上午9点左右赶到现场,成为一条逶迤长龙的一部分。博物馆由地质环境厅、矿产资源厅、龙行川渝厅、探秘恐龙厅、生命探源厅等6大主题展厅1万多件展品组成。一路看下来,几个馆在脑海里就联袂成一本自然地质科学的百科全书。许多过去自以为是而又认知不全的知识,以凝固的化石或生动的画面在我面前列阵排开。我简直像个混沌初开的孩子,睁开了好奇的眼睛。几乎所有的成人都领着孩子,这场博物盛宴,孩子是主客,成人是陪客、看客,但最终,所有人都被这些化石、标本、场景再现所征服。

走出成都自然博物馆,我便开始了下一个博物馆目标的搜寻。

我在网上查询成都有多少个博物馆,发现免费的居然就有85个。我一一查看,原来包括武侯祠这些历史文化景区,都属于博物馆之列,这再次暴露了我认知的缺陷。

屈指一算,成都的很多博物馆我其实都早已去过,有的地方去的次数还不止几次。但我一直以为博物馆是旅行参观中的鸡肋,往往走马观花一晃而去。现在想来,自己真的是个文明的盲者、文化的过客。

说起成都的博物馆,备受关注的当数金沙遗址博物馆。去年世界博物馆日,我预约前往一睹芳容。那些沉睡地下被岁月埋没几千年的青铜器皿,带着一路风尘重返人间。太阳神鸟金饰璀璨夺目,证明了古蜀文明的真实存在和先进的文明程度。

杜甫草堂博物馆,是成都诗意的体现。那些远道而来的人,要来看语文书上的茅屋在现实中的存在。还有许多的三国迷,来成都必要参观一下武侯祠,不然,对不起他们对诸葛亮偶像般的崇拜。来成都,也不可错过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在南方的孤本,那些承载丰富文化的建筑本身就是一座无法移植的博物馆。还有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建设初衷是为了收集那些散落各地的记载四川抗战的文物,铭记壮士出川、视死如归的精神。还有独树一帜的川菜博物馆,展示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色和文化,在这所博物馆里,游客甚至可以点菜,全方位感受川菜的色香味形器。

成都自然博物馆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我想带孩子去看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四川大学博物馆,它是一所底蕴深厚的博物馆。我打开预约参观窗口,想选定下一个周末的时间,却被提示双休日早已约满,看来“博物馆热”方兴未艾。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说,今天的博物馆已经不是消防员和看守者的角色,现在的博物馆不仅要把文物看护好,还要整理好,更重要的是要向社会和大众开放,把资料共享,把展览办好,把服务做好。

曾经听过,“世界”这个词来源于佛经,“世”指的是时间,“界”指的是空间。博物馆的各种文物,带来的是物质空间的孑遗,呈现的是凝固的时间。人类上天入地的探索,就是对空间的拓展。对世界的认知,其实就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拓展。走进博物馆,我们就可以打开一个更深入的世界,看见昨天、今天和明天!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