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开栏语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
如何做实学校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如何在“双减”中做好加法?今日起,本报开设“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栏目,挖掘和宣传我省在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弘扬科学精神,厚植科学沃土,让科学教育成为扎根素质教育沃土的参天大树,不断培育出拔尖创新人才。敬请关注!
邻水县第六小学
助力“科创种子”生根发芽
日前,邻水县第六小学联合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了“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与家长零距离感受科技的神奇魅力。
这是邻水六小践行科创育人理念、加强科技特色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科技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科学家进校园
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小型无人机、雷霆机器人……活动当天,邻水六小的操场上呈现着不同的科技体验项目。小型无人机体验区吸引了一大群学生,他们自觉排好队,在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一一进行自己的第一次飞行操作。 RoboMaster机器人体验区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几位学生手持操控板,操控机器人时而急转、时而回撤。
科技体验项目结束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罗辑,为师生带来题为《高山生物与环境变化》的主题报告。罗辑从我国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分布带谈起,介绍了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和土壤变化规律,讲述了自己在贡嘎山的考察探索之旅。
“没想到,可以离科学家这么近!”讲座后,学生们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纷纷表示要学习科学家科研报国的精神。
“我校将以此次‘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启动机器人普教班教学和竞赛班遴选工作。”邻水六小副校长邱伟说,学校将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等的支持下,升级创客教室,建立国家级比赛专用赛道,扩大机器人兴趣项目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规模。
夯实科创育人阵地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除了丰富多彩的科技特色活动,邻水六小还着力加强阵地、师资和课程建设,夯实科创育人主阵地。
该校投入180万余元打造创客空间,添置了木工、3 D打印等教学设备。“创客空间为激发学生科创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副校长徐婕介绍,学校通过课后服务时段在创客空间等地开展科学兴趣课程,让科学教育普及更多学生,“同时,我们组建了科学兴趣小组,对有突出潜质的学生进行深入培养,冲击竞赛等奖项。”
目前,邻水六小组建了一支年轻的科学教师队伍,科学老师在课后兼任科技辅导员。同时,该校的信息技术、美术等教师也参与创客空间的科技辅导工作,充分发挥相关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引。
在阵地和师资保障的基础上,邻水六小的科创课程分为了三级六部分。一二年级学生学习编织、木工、创意搭建等课程,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编程、3 D打印等课程。有了学习基础后,五六年级学生学习机器人、电脑编辑等更高层次的融合性课程。
推进学科多元融合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徐婕看来,科技教育并不是科学老师的一家之为。“一方面,我们鼓励学科融合,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课堂上渗透科技教育。另一方面,我校还推动德育融合,把科创、劳动与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在上课时,有时候会从科学的角度举一些接地气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好地消化吸收课本内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黎馨说,最近,讲到爱卫生相关内容时,她给学生展示了细菌的图示,“孩子们对细菌感到非常好奇,在潜移默化中也理解了爱卫生的重要性。”
对于如何推动科技教育与德育融合,徐婕谈到,以该校的校园电视台为例,由学生充当新闻采编者,围绕着健康向上的选题,和同学相互配合进行新闻采集,“拍摄结束以后,就由科技辅导员指导编辑,制作成为校园新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电脑编辑技巧,还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我校以智慧校园为依托,以社团活动为抓手,在乐高、编程、3 D打印、木工坊社团活动基础上,倾力建设机器人等科学课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邱伟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升级科技课程教学与竞赛环境,优化科创教育工作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