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特别强调:“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校本化网络教研是将网络教研融入校本教研体系之中,促进校本教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六个基于:校本化网络教研内涵理解
一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研究。腾讯会议、钉钉、微信、 QQ、研直播等网络平台都是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优质平台。
二是基于网络资源的自我专业学习。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打开网络教研的视野和高质量开展教研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选择权威、丰富资源进行专业学习,能够快速促进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如学科网、各级各类教育智慧云平台或者教育专业媒体微信公众号;熟练进行文献检索、学习文献等,能熟练使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和各级电子图书馆网络工具等。
三是基于“网络名人”(教育专家和一线名师)的引领。提倡每个教师成为一线教育教学名师和专家的“粉丝”。名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邀请他们指导学校学科教研,提升教研质量。我们将郑长龙的《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设计》,任雪明、吴文中的《高中化学疑难问题研习》等读物推荐给教研组共同阅读。另外,阅读学科核心刊物;聆听专家的讲座、向专家求教、听名师授课(南师附中的保志明老师的课)等。
四是基于网络媒介对教研成果的推介。对教研成果进行再提炼、再实践、再优化,形成的高质量的教研成果,通过专家鉴定推广、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推广,让区域内的同行听见自己学校学科组的教研“声音”,服务一线教育教学。
五是基于教研、师训部门高质量的网络教研活动。积极真实参与教研行政部门(国家级、省、市、县级)举办的高质量网络教研活动,有利于提升校本化网络教研的能力。
六是基于教育联盟体的教研活动。学校发展需要抱团,教研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学科教师需要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积极参与教育联盟体内的学校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与名校经常开展联合教研和深度教学研究:送课、献课、同课异构、承担(办)高规格的网络教研活动等。
二、三基九环:校本化网络教研实施路径的构建
三基九环中“三基”是指基于网络资源为主的活动、基于现场教研为主的活动和基于网络平台为主的活动,“九环”是指开展校本化网络教研的九个环节。
预教研——预教研包括三环:确定教研主题、撰写教研综述、确定教研方案,此阶段是基于网络资源为主的预备性活动。教研主题是任何一次校本化网络教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学情、教学实际、学校实际、反思过往教学,对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网络资源、文献(网络和文本)等整合,综合分析确定“研究的主题”。教研主题应当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与总结”四个方面来提炼。撰写教研综述就是对研究的问题价值的判断、空间的找寻和借鉴提升。检索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为研究主题注入资源支撑。确定教研方案设计包括教研的区域范围——本校内、联盟体或更高平台、形式(线上或线下)、邀请名师和专家以及教研活动的流程安排。
深教研——深度教研就是校本化网络教研的主体部分,是基于现场教研为主的教研活动。第一环节:反复现场备课磨课,校内备课组、教研组确定主备课教师,一起探讨教学设计;邀请专职教研员和县域内几所高中的化学教师一起现场教学研究;撰写成熟的教学设计。第二环节:现场课例呈现既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是现场说课的形式。现场的课堂教学实施不再是表演性的课堂。同伴和专家听课,听课的形式可以在教室内,也可是线上听课(这样听课可以最大限度减小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授课教师做设计陈述、同伴评课。第三环节:专家现场指导,专家结合现场课例进行点评并由此做专题讲座,这是提升教师专业的最好的机会。为了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可视化,全程录像或者直播。
化教研——化教研中的“化”是指“物化、优化和推广”。本阶段主要是基于网络平台为主的活动。本阶段分为以下三环:物化教研成果、实践优化成果、媒介推广应用。教研后要及时归纳整理物化教研过程和成果,使得文理清晰、可读性强、便于操作和借鉴。将教研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再实践、再邀请专家指导引领、再优化,是固化教研成果的关键一步。媒介推广应用成果需要平台,平台可以是网络人脉,也可是网络平台等。将教研成果融化到平常教研中,使教研成果服务于广大师生和一线教学,这也是开展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