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地区龙门硐剖面地质考察路线中,学生在记录野外地质现象。(韦明洋 摄)
“石工学生与地科老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石油工程专业2022级学生何奕汛在一份实习报告中这样写道:“在峨眉地质实习中,我印象最深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中,还有指导老师以身作则教会我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身感悟到石油地质工作者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
日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地质教研室、沉积地质教研室依托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实习基地承担了2022级石油工程专业(卓越班)的峨眉地质实习任务。峨眉地质实习旨在让学生在野外正确识别岩性及各类地质现象,通过实际观察与认知,描述、测量、绘制地质剖面草图等基本技能训练,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地质思维和地质技能。实习期间,峨眉地质实习队以地质实习为抓手,跨学科、跨院系探索出了一条地学野外实践课程育人的新途径。
多方联动,保障实践育人
“这是一次跨院系、跨学科的育人联动探索。”地科院副院长赵虎介绍,实习队根据石油工程专业地质实习实际情况和人员特点,组建了跨院系、跨教研室的实习教师团队。教师团队由地科院基础地质教研室和沉积地质教研室的专业教师、石工院学工辅导员及校医院医生组成。
在实习前期筹划中,实习队队长周翊先后与基础地质教研室、沉积地质教研室多名专家教师就如何针对石工学生特性提高野外实习教学效果、实习路线安排、实习队工作分解与细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群策群力,不断修改并细化跨学科的实习方案。
在实习过程中,石工学子不怕苦不怕累,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野外实习夯实课堂所学的地质知识及技能。在了解到地质基础知识在石油地质行业的重要性时,学生们也切身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纷纷表示此次野外实习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
融入美育劳育,赋能实践育人
“当我亲手将印有我名字、拍摄日期和拍摄地点的信息条贴在自己拍摄的照片下方时,我很开心也很自豪,这是我在峨眉实习基地留下的峨眉记忆。”“峨眉拾光”作品入选学生李声磅感慨道。
“发现美好瞬间,发掘典型标本。”“峨眉地质实习活动期待同学们的参与。”……刚到实习基地不久,学生们就被实习基地大厅里的活动海报上的标语吸引。峨眉地质实习队精心策划了两项与地质实习密切相关的实习活动——“峨眉拾光”摄影作品和素描图展选以及“岩矿猎人”地质标本展选。在实习临近结束之时,实践队综合学生投票和教师评价,从近500张作品中精选15张摄影作品和素描图,这些作品被放置在实习基地的走廊和楼道墙面上;从50余件参选样品中脱颖而出的28件典型岩矿标本也被固定保留在实习基地的专用标本架上,供师生学习观赏。
看似简单的拍照和素描实则是从事地质相关的研究学者应具备的野外现象实地拍摄及素描速绘的基础地质技能。实习队紧扣实习任务和目的,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实习资源,在实习过程中有机融入“美育、劳育”元素,赋能实践育人。
拓展校地合作,助力实践育人
“没想到我们博物馆地质展厅中的术语描述原来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实习队队长周翊将实习师生参观博物馆过程中记录整理的问题反馈给峨眉山博物馆时,馆长刘杰惊讶地说。
日前,应峨眉山博物馆邀请,峨眉地质实习队与峨眉山博物馆就地质术语纠错和校地合作开展了座谈交流。双方围绕如何发挥峨眉山博物馆和实习队的各自优势,推进校地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座谈会上,基础地质教研室主任范存辉表示:“这几年,学生参观峨眉山博物馆成为峨眉地质实习的实践教学过程之一,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峨眉地区的地质地貌与人文历史,提高了实习教学效果。”刘杰表示:“希望依托西南石油大学地科院的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以科研助推科普,通过峨眉山博物馆这个平台,打造面向大众的高质量科普教育。”
实习期间,实习队主动对外拓展合作,先后与农夫山泉峨眉生产基地、峨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了沟通对接,积极拓展校地交流合作模式,联合地方政府和企业育人资源,协同助力实践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