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规矩 并行

■张露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7期(总第3862期) 导报二版

2020年7月,暑假伊始,我因为被7岁儿子不断“呼叫”,和儿子签下了一份“不要喊妈平等条约”。很快,这份“条约”上了微博热搜,被各大媒体相继转发。

在这份“条约”里,我对儿子提出了几点要求。例如,学习上遇到难题要先解决问题,而不是率先喊妈;生活中也一样,每天做事前后需要准备哪些东西,“条约”里已列好,照着执行就可以。一份并不正式的“条约”,却“戳”中了千万妈妈的心——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孩子。拥有一个凡事都爱喊妈的孩子,真是令人身心俱疲呀。尤其是漫长的假期里,妈妈必须工作,孩子需要学习,如何提高双方的效率,将各自的责任落实到位,的确是门需要下功夫的学问。

有不少家长向我打听:合约有效吗?孩子能够严格执行吗?孩子喊妈的频率减少了吗?暑期快结束了,你们的亲子关系还好吗?

这份“不喊妈条约”内容并不苛刻,我只是针对自己家庭的生活情况,帮孩子梳理出一份生活习惯守则,希望他能克服自身存在的小缺点。订立“条约”的过程,是和孩子一起商量的,是愉快的。目的也并非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独立生活、思考、学习的能力,更希望能借助这样一份“条约”,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教育孩子讲规则、守秩序。

有很多家长朋友,习惯围着孩子转,凡事大包大揽,认为孩子还小,觉得很多事情无关紧要,就一味放纵孩子“随口应允,扭头就忘。”面对许多原则性的问题,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些点滴小事的积累之下,孩子乐于享受被安排、被包容,变得毫无责任感。于是,总会听到家长们有类似的抱怨:跟孩子说好动画片只看20分钟,可时间到了却一拖再拖,撒娇耍泼想要多看一集;讲好出门只许逛,不能乱买玩具,结果一进商场就驻足在玩具店里久久挪不开脚步;放学路上答应得好好的先写完作业再玩,可回家一放下书包就磨磨蹭蹭,怎么也不肯坐到书桌前……每当出现问题,父母大为光火,一味斥责孩子不守规矩。

我们总是轻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怪他们不够独立、不勇敢、没有毅力,是因为我们在育儿理念上没有清晰的认知。我当然也遇到过孩子出尔反尔的情况,当我批评他时,他也向我发出“灵魂”考问:“你不也是经常答应了我的事情却做不到吗?”这让我意识到,亲子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仅是父母在教育孩子,孩子也在培育父母。

口头上的承诺很容易抛到九霄云外,那么落到纸上的契约是最直观的——这是我跟孩子签订“条约”的初衷。大多数父母习惯把自己当成具有指派能力的甲方,把孩子当成了必须配合完成的乙方。但在契约式教育里,家长和孩子是完全对等的关系。给到孩子有效的鼓励和约束,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这些都是家长必须面对的功课。通过契约,拟定规则,孩子能从自我的小世界中跳出来,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理解对方的感受。由此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我们有了更好的相处模式——这是整个暑期执行“条约”后,我最大的收获。

在爱里立规矩,我认为是为了孩子将来人生更顺遂,一个敢于兑现承诺,有担当的人,总是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比起优秀的学习成绩,比起广泛的兴趣爱好,一段融洽的、互相信任的、能无障碍沟通的亲子关系,能让孩子一生都沉浸在品德教育之中,笼罩在家庭温暖之中。

做父母是一场任重道远的修行,愿我们都能修好自己的育儿功课。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