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更有趣 让学习更多元

——走进2023天府书展新华文轩教育服务体验区

■本报记者 陈朝和 文/图

《教育导报》
2023年第98期(总第3863期) 导报四版

10月13日,2023天府书展在成都开幕。本届书展在“爱阅读会生活”的永久主题下,以“共享书香互鉴文明”为年度主题,采取“国内国际同步、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销结合、全民阅读联动”方式办展,近40家出版传媒集团、600余家品牌出版单位、100余家馆配机构和众多文创机构参展,线上线下、主分展场80万种图书参展,规模超过历届。

主会场中,在阅读活动、特色文创、优惠购书等活动外,新华文轩教育服务事业部在天府书展主会场设置的教育服务体验区十分引人注目。体验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围绕非遗研学、劳动教育、经典阅读,搭建“课程+活动+产品”互动教学新场景,传承文化经典,聚焦素质教育,构建了500平方米的沉浸式课堂,引领参观者深度参与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

开启“非遗研学”   传承文化“活书籍”

“在川剧脸谱里,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10月13日,来自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的张洇华和同学们一起在“川剧脸谱彩绘”课上,认识川剧,观看川剧变脸,用画笔创作川剧脸谱,收获了对非遗文化的亲身体验。

对教育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本传承文化的“活书籍”。在教育服务体验区,新华文轩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开设的“非遗研学”课程首次亮相,双方合力推广非遗,弘扬传统文化。课程以四川本地非遗传承为核心,激发学生对非遗和巴蜀文化的探知欲,唤醒文化自信。

非遗传承人李明生为学生介绍绵竹木版年画。

据介绍,除了川剧脸谱彩绘,本次书展教育服务体验区的“非遗研学”还开设了灯火皮影制作、木版年画印刷、古韵油纸伞手绘、剪纸技艺、田园草编体验、手掌木偶演艺等课程。160名来自四川各地学校的学生在天府书展教育服务体验区开启了“非遗研学”之旅。非遗传承人在现场讲授非遗知识与技艺,同学们在书展期间与非遗传承人现场对话,近距离体验非遗之美。同时,现场还陆续展出非遗文学、技艺、戏剧、美术相关创作,生动展示巴蜀大地非遗保护传承成果。

木版年画,一绘一刻,传承经典。10月14日上午,2023天府书展新华文轩教育服务体验区“非遗研学”第三课开课,来自四川天府新区的100名学生,在非遗传承人李明生的带领下,学习绵竹木版年画印刷。

“绵竹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明清为鼎盛时期……”李明生详细介绍了绵竹木版年画的起源、内涵、特征、价值,并现场展示了绵竹木版年画成品,并带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不同主题和造型的艺术作品,展示了绵竹木版年画鲜明的地方特色。

课堂讲解结束后,老师“手把手”指导同学们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印刷过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了这种纸上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木版年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亲手印刷了‘福娃’的木版年画,真的太神奇了!”学生张俊熙说。在木版年画印刷研学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观看、倾听、实操,沉浸式体验了木版年画的魅力,完成了一次与非遗技艺的对话之旅。

10月14日下午,非遗课堂又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毕六福讲述油纸伞的历史,来自泸州市的34名学生和雅安市汉源县的35名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泸州分水油纸伞的非遗知识。

油纸伞历史悠久、技艺古朴、造型美观、结构科学,具有浓郁的古风韵味。毕六福撑起一把把绘有花草图案的油纸伞,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拿起颜料和画笔,选择颜色、调整细节,勾勒各式图案的油纸伞。经过同学们的用心创作,一幅幅色彩丰富、别具创意的油纸伞面呈现在大家眼前。

“今天,我画了一把印有梅花的油纸伞!”“我画了一把哆啦 A梦的油纸伞!”学生们用稚嫩的笔触表达着童趣,抒发着想象。课堂上,大家学习了油纸伞伞面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技法,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更体会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据了解,新华文轩还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共同筹划更加深入的合作,打造四川非遗研学营。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非遗研学,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艺术素养。

沉浸式劳动体验   “今天的游戏太酷啦”

书展现场,新华文轩的教育服务体验区还布置了劳动教育展区,包括“劳动课程体验区”和“趣味劳动挑战区”两部分,这里汇聚了创造力和实践技能的独特展示。展区秉承“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参观的学生和家长全方位地体验到科学与劳动的综合魅力。在这里,孩子们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在欢声笑语和互动体验中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意义。

“劳动教育展区展示劳动创意作品,提供劳动课程体验,通过沉浸式劳动情境和劳动专业实践室,配备必要的劳动工具、设备、软件、模型及安全用品,劳动项目所需的材料,为师生带来思想上、视觉上、操作上等诸多美好感触和体验。”新华文轩教育服务事业部员工张李娜介绍。

学生在劳动教育展区体验劳动制作。

在“劳动课程体验区”,同学们在专业劳动实践室化身为“能工巧匠”,制作不倒翁、拨浪鼓、跷跷板和滑板车,每一项都充满着劳动小技巧和小常识。不仅是劳动知识的探索,更是一场充满收获的欢乐之旅,让学生们在思想、视觉和操作上得到多层次、多维度的体验。

在“趣味劳动挑战区”,同学们参与了一场整理与收纳的欢乐派对。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研学旅行”和“家庭生活”的场景设定,挑战谁能更快、更有序整理物品,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趣味劳动不仅比拼日常生活劳动技能,更是比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学生们发现劳动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和富有创意,感受爱劳动、会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今天的游戏真是太酷啦,还学到了一大堆整理技能,以后收拾我的房间就不是问题啦!”10月15日,2023天府书展期间,来自通江县第三小学的学生向秋瑾在结束趣味劳动游戏后高兴地分享。

据介绍,新华文轩多年来深耕我省教育服务领域,近年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坚持打造有课程、有营地、有导师、有实践、有评价的“五有”研学,打造新华文轩劳动与实践教育服务体系,组织和研发劳动与实践教育的产品。在聚焦“课后服务”应用场景中,为校园提供校内劳动实践室,按照不同劳动任务群,配备丰富的劳动教育实操工具,以支持劳动课程的开展,从而推动学生动手实践,达到行知合一,“课程+活动+产品”的体系化课后服务。

听说读写演     读而不限于书

从听诗词与经典篇章回答问题,到分享天府书展的感悟,从学生朗诵经典著作段落篇章、借助“AI语文课堂”系统现场评级,到现场体验书法,在2023天府书展现场,新华文轩教育服务体验区内设置的经典阅读展区开设了多种主题活动,把阅读玩出了各种“花样”。

“经典阅读体验区”内的阅读课程展示。

在“经典阅读”体验区,“听经典、读名篇、说感悟、书云章”四大活动板块,气氛热烈,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听经典环节,同学们竖起耳朵,听音频选词语回答问题,将书本知识与诗词经典结合,活泼的形式让学习的乐趣在参与中滋生;说感悟更像是属于小朋友们的围炉谈话,老师问“同学们对天府书展有何感受”,一名小男孩踊跃举手,“老师老师,我来参加书展,发现了原来书籍有这么多种类,书籍是智慧与知识的载体,我们要会读书、读好书。”参与读名篇的学生们聚精会神,走进文章《爬山虎的脚》,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们共同品读作者描写爬山虎生动生长片段的细腻笔触,阅读生活的种子埋在了一个个幼小的心灵世界里;在“书云章”环节中,孩子们现场体验书法行文,在一股认真劲儿中一笔一画工整流畅,汉字的结构与诗句的韵律一同跃然纸上。

阅读能带给我们什么?成都高新区庆安小学的师生们早已有了答案:读书是生活的源泉。10月15日,在新华文轩教育服务体验区“经典阅读”专题活动中,庆安小学师生带来“快乐读书、开心写作、自主创造”的主题阅读活动展演。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诗句是古代的歌谣,庆安小学语文教师曾中春与学生身着传统礼服,带来校园中的“晨诵”吟读场景,在一首首经典诗歌中带领观众们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律与精气神。“在庆安小学,师生阅读作为一项校园特色活动已经坚持开展了十余年时间,我见证了孩子们通过书本的多彩世界变得更加自信阳光,书本带着学生走向了更宽广的世界。”曾中春说。

“晨诵”的古韵意犹未尽,下一个节目“整本书全阅读分享会”又将在场的所有人带进了思想交流与碰撞的世界,“我要向大家分享自然的微观世界。”“大家知道地球的能源有哪些吗?”“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有一位坚强的少年。”……同学们一个个手握书本,用心地讲述自然科学、社会文化、文学作品等书籍的内容,从课堂的教材中走到阅读的广阔世界,思考和分享动情、动人。

阅读的形式不止于说与读,庆安小学学生根据刘晓军的少年成长励志小说《俺是转学生》改编了一出校园剧目《摔不坏的 ipad》,真情上演校园学生的身边趣事。另一幕,围绕“孙悟空是不是理想的合作伙伴”的辩论在学生中展开,《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成为联通童年世界的话题载体,在越辩越明的你来我往中,正反双方都收获了深刻理解经典名著的“钥匙”。最后,亲子阅读的“家庭剧”被庆安小学的同学们搬上了舞台,从“爸妈忙着工作或家务”到“共读一本书”的情感共鸣,读书这项活动成为庆安小学师生家长的生活方式之一。

同时,现场还有优秀课本剧展演、名师面对面分享交流、第八届“文轩杯文学之星”四川省中小学生征文活动颁奖仪式等7场专题活动。展示活动由四川省教育学会与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会主办,四川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和文轩教育承办,省教科院专家和成都一线名师参与设计阅读活动和课程,并现场授课分享。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阅读”进行到底。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