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 畅想未来

——记一场趣味科幻对谈和主题拍卖活动

■本报记者 马晓冰 文/图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03期(总第3868期) 导报二版

“科幻对我而言就像一杯咖啡,初入口时它略显苦涩,继而又有回甘。香甜是我们继续追寻的动力,苦涩则提醒着我们不要沉溺在幻想之中。这是一种充满热情又不失清醒的状态,如此,我们才能紧随作者的脚步探索人类的未来。”来自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弘毅校区的周楷竣同学在沙龙中分享了自己对“科幻”的独特感受。

10月22日,由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主办,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都市科幻协会承办,《读者报·品格少年》/@少年见个面、 Ponyclub国际青少年俱乐部、青岛出版社协办的主题沙龙在成都科幻馆木星厅举行,活动由科幻对谈和主题拍卖组成,现场观众与嘉宾零距离对话,分享自己与科幻的故事。

互动交流

少年探险家眼中的科幻

“科幻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却一直没有给出统一的标准答案。有人认为它是瑰丽幻想和奇特想象的科学表达;也有人说它是基于现在的科学技术,着眼未来的艺术创作。在这场青少年科幻对谈中,现场的嘉宾、观众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心中“科幻”的样子。

“‘遇见未来’是我对科幻最深刻的理解。”台下的一位“幻迷”高高举起手臂,希望和大家交流她的想法。她表示,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口号“在成都遇见未来”这一表述,十分贴合自己对“科幻”的理解。每个人的童年或许都有过一个长大后要做科学家的梦想,希望通过学习知识、改进技术,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也正是这种向往,使我们与未来世界的“遇见”一直处于“现在进行时”。

科幻是一束光,透过它,我们看到的是未来世界的模样,其中既蕴含着对科学技术的“预见”,也有着人类与未来命运的相逢。“一方面是反思,一方面是进步。”苏黎世大学博士后、高级讲师 Jessica Imbach(中文名:班颉)指出,“科幻就像一个实验室,我们可以在其中尝试各种新奇的概念,讨论许许多多的可能性。在探讨中,想象与科学紧密相连,技术与文明密不可分,以这样的方式反思当下,推动社会进步。”

一个男孩紧接着分享了他与科幻的最初相遇,诚如班颉老师所说,除了技术带来的震撼,科幻带给人类的影响还有很多。“我从小就接触科幻,童年时,我认识了来自‘光之国’的奥特曼,长大些又遇到了‘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我常和影片中的主角一起经历惊心动魄的冒险,用正义战胜邪恶。”他表示,尽管这些影片在很多人眼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幻作品,却是一把帮助自己打开想象力、激发冒险精神的钥匙,让自己对于外星生命、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科幻元素有了初步了解。

对话大咖

最期待的科幻创作

“那次,我在夏令营的书房里偶遇了刘慈欣的《三体》,原本对科幻小说毫无兴趣的我,一下子打开了‘异世界’的大门。那个暑假,我读遍了刘慈欣所有的中短篇小说。”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弘毅校区学生周楷竣表示,科幻小说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像吃饭一样不可或缺。

科幻文学是青少年接触科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本土的科幻作品也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我所了解的科幻作品分为‘软科幻’与‘硬科幻’。‘软科幻’的作品里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类似于哆啦 A梦带着大雄搭乘时光机穿越时空,但时光机的制造原理或技术支撑我们却无从得知。‘软科幻’的特点在于,用丰满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情节设置,凸显作品的艺术色彩与人文关怀;而‘硬科幻’讲究‘科大于幻’”,它比‘软科幻’更注重科学依据,在现有技术、发明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与预见,让作品更有现实感。”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弘毅校区学生周雨曦说。

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不是由吟诵诗人唱出来的,也不是作家写出来的,而是科学所讲的故事。”因为科学所展现的时空图景并非想象中的虚空,而是与自然规律的共鸣。对此,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小幻迷”肖心艾直言:“任何事物都有其边界、限制,也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比起突破或改变它们,我更希望看到回归于大自然,内外和谐的科幻作品。”

除了小说,影视作品也是科幻的重要表现方式,借助于越来越强大的影片制作技术,荧幕中的画面常常能让人身临其境、信以为真。在现场,许多“幻迷”以电影《星际穿越》为例,讲述了科幻作品令自己着迷的原因。求知欲便是其一,如对电影整体情节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的“虫洞”(影片中描述的无所不知的五维空间生物在土星附近创造的门),它就像一条穿越时空的捷径,可以弯曲时间与空间,在连接的两端进行能量与信息传输,实现宇宙中远距离的瞬间到达。而“虫洞”其实是一个严肃的科学概念,又名“爱因斯坦—罗森桥”。目前,科学家们还未观察到“虫洞”存在的证据,但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这些概念或有一日会从荧幕走向现实。

不过,班颉老师也指出:“科幻不是科学的宣传工具。”班颉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学与未来学,她认为,科幻是一个极具多元性、开放性的文学类型,作为科幻的受众,我们可以汲取各种各样的养分,学习知识、反思技术抑或是丰富想象。对她而言,从文学作品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正是一件趣味无穷的事。

慈善拍卖

将“奇思妙想”带回家

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青少年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将自己的想象变成现实。随着一声象征启动的锤音响起,一场科幻主题的慈善拍卖会拉开了帷幕。

为了这次慈善拍卖会,许多孩子从暑假起就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手工作品,他们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来诠释自己对“科幻”的理解,并在拍卖会上把作品转化为爱心。主持人阿伏告诉大家:“在这场科幻拍卖会上,每件拍品拍得价的50%将用于支付创作者的材料费;另外的50%则用于购买科幻类书籍,交由四川天府新区慈善基金会小马关爱基金。”

你也许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准备睡觉时,你已经蜷缩进温暖的被窝,进入了不想动的“待机状态”,可是卧室的灯还没关,伸手去寻摸开关,却总是找不准位置,不得已又专门起身关灯。为了实现睡前最后一分钟的“无痛熄灯”,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七中学的黄成睿同学设计了一款可充电的“重力灯”。顾名思义,这款神奇的手持灯是依靠重力操控开关的,将灯垂直放置于桌面时,它就会保持开启状态,为我们照明;熄灯时也只需要轻轻将灯上下旋转,头朝下放置,它就会自动熄灭。

黄成睿介绍道:“我设计的重力灯可以有效解决关灯时找不到开关的问题,使用者只需要拿起它,再放下它,灯就会自动关闭,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开关。在安全方面,我使用的是锂电池,并安装了短路保护板,使用 Type-C接口充电,充满电后会自动断电,不会损伤电池。”同时,他还贴心地安装了一个小的蓝牙音箱在灯上,音箱的音量设计得很小,使用者可以听着音乐入眠。

这个极具实用性的限量款小发明受到了许多观众的青睐,大家纷纷加价竞拍,50元底价的重力灯最终以90元的价格成功售出。

除了手工制作的小发明,科幻画也是许多孩子奇思妙想的载体。“在这幅作品中,我想表述的是科技带来生活的日新月异,古语有云‘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巨大,而科技使这句话成为了现实。100年前雕栏玉砌的皇家宫殿,弹指一挥间已变成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我用‘桥’这一元素将古今的变迁连接在一起,它也是这一切的见证者。”成都市树德中学弘毅分校学生韩佩烜向大家介绍着自己的创作理念。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与反思,是青少年感受力与想象力最直观的体现。这幅珍贵的科幻画更是大受欢迎,最终以高出起拍价一倍多的价格售出。

琳琅满目的科幻手工艺品、精美的科幻实物模型纷纷在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支持中找到了新的主人。

这些被带回家的“奇思妙想”既饱含着创作者的巧思,也在这次活动中承载着对慈善事业的支持,甚至还帮助“小买主”和“小卖家”建立起了友谊的桥梁。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