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暖色

■刘玉新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04期(总第3869期) 导报四版

■刘玉新

校园里栽着一排水杉,树直如笔,树高参天,从春到夏长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可从深秋至初冬始,渐渐显出一身的铁锈红来了。

水杉是针叶,落在地上,悄无声息。早上起来,碎叶厚厚地铺开在花坛边,在草丛里,甚至人从树下走过,有一两片飘零而下,掉在头发上,掉进衣领里。眼前一地锈红,暖和的成色让人心里一阵阵发热。

如果弯腰捡一把握在手里,针叶根根笔直,捋一束叶尖摩挲手心,明显地有刺扎的感觉,大概和松针差不多吧,痒痒的、酥酥的,浑身就沸腾热闹起来。

我常常会在这个季节,趁着阳光,站在树下看学生跑操,有时也加入到队伍中去跑,跑着、看着,一层阳光一层暖,头顶边一溜暗红,间或夹杂了樟树的一两片红叶。跑步方阵里震天的口号,常常把那些针叶震得簌簌地掉下来,踩上去,就像是鞋底铺了张地毯,蓬松、软和,仿佛在跑步的同时享受了天然按摩,换了别的季节,你没法拥有。

有时我想,叶落不扫,一地斑斓,实在是一种大美之境。水杉叶从萌发到枯萎,从天上到地上,又从根脉向树梢,循环往复,化作春泥,化作地暖,呵护着树和学生一年一年地成长。

校园的水杉,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不少的学生或许忘记了紫薇的繁花、丹桂的清香、柑橘的浓郁,却很难忘记秋日里那一排水杉树的百米风景。

秋色如画的时节,水杉的落叶给整个校园注入了长久的温暖。在那道风景里,走走路,跑跑操,或者坐着躺着,就如朱自清的《春》中所写的一样:打几个滚,晒一会儿太阳,爬起来,身上依然干干净净的,心里荡漾起一种别样的暖和。

如果带一本书在树下,随手翻看几页,当又是另一种秋韵了。要是运气好,刚好有一两片树叶飘落到书页里,顺手做个书签,简直妙不可言。

年轻的时候,我有过许多树下读书的经历,头顶上的阳光、身边的流水,还有远处的青山,都成了阅读的最好伙伴。记得那是一个人的8年自考,从专科到本科,好多的书都是在树下读完的。秋黄时节,把红红的枫叶夹在书页里,隔几页夹一叶,清风拂过脸庞,书香袭满全身。读读背背,笔记记了一大摞,有时回过头来看,连自己都吃了一惊。这样的阅读不仅效率奇高,情趣也还不少,有时甚至美得不可言说。

喜欢走在校园的感觉。对面的山上有一圈房舍,高低错落,青瓦白墙之间,有银杏的浅黄、乌桕的雪白、石楠的紫红,山边边上一排挺立的大树,已经渐渐显出初冬的颜色。层次分明里,青青黄黄渐远渐淡,直到没入苍茫深邃的大山深处。

喜欢走在校园里,因为校园处处充满了年轻人的气息。歌声、琴声、书声总是包围着你,就像针叶般的水杉落进你的怀里,轻盈而飘逸,似有若无,但却整天暖和着你的心。

喜欢走在校园里,还因为那一排水杉旁边不仅有车间机器的轰鸣,学生穿着工作服正在忙着各种实训,更有大楼旁农科研究所繁育的玉米种子,那是一片良种基地,春种秋收,学生就在农艺师的手里报告着试验成功的喜悦。

我喜欢这样的水杉,我喜欢这样的校园,风过留痕,落地成暖。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