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心理弹性,孩子不再“玻璃心”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康永邦 尹福凤 李朝霞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06期(总第3871期) 导报三版

当下,一些儿童青少年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的消极、厌学、自伤、抑郁甚至极端的处理方式,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视野越来越广,为什么孩子的心理却这么脆弱?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我们总结出:孩子缺乏心理弹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关于心理弹性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的理解是:当遇到外界压力、困难、逆境等不良事件所表现出的“抗压能力和复原力”。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弹性能让人有效和快速地恢复到良好的情绪中。

避免“一多六少”,增强孩子心理弹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开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正是影响孩子心理弹性发展的关键。

从家庭教育上找原因,阻碍孩子心理弹性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一多六少”。

满足多。家庭教育中很容易出现“三个过度”问题。一是过度以孩子为中心,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二是过度保护孩子,家长总是积极主动地代孩子解决问题,不给孩子思考的机会;三是过度重视孩子的学科学习,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会马上得到物质奖励。

比如,孩子哭闹,家长不问原因,马上打开短视频给孩子看。殊不知,这种在短视频中得到的“3秒即刻满足”,在现实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让孩子产生“满足”落差,一旦没有得到满足,情绪就容易爆发。

运动少。“心理按摩”的主阵地在运动场上。然而,一些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学科学习,认为只要孩子有一个好成绩,未来便无忧,于是把所有精力和金钱全部花在了孩子的学习上。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男生,因为个别学科暂时跟不上,父母便剥夺了他周末踢球的权利,把全部时间用来补课。家长让孩子好好学习的想法没有错,但却用力过猛。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改造大脑。正如我们常说的,如果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就去跑一圈,还想不通,再跑一圈,也许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劳动少。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劳动,不会劳动,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五种精神”,第一种精神就是劳动精神。劳动,能让人在出汗中合理宣泄,在合作中提高情商,很多事情在劳动中也能想通想透。

吃得少。民以食为天,食与心相连,心与健康为伴。挑食、偏食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加之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经常给孩子吃外卖、快餐等速食,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孩子的营养摄入。健康的大脑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物质营养是合理充分的大脑“营养素”供给,吃得少、吃不好,会影响大脑发育,何谈健康?

睡得少。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充足的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需求。新闻上说:“高质量的睡眠相当于儿童青少年向自我身心健康‘存钱’的过程,规律的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时间意味着‘存钱’越多,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应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力及生活问题等。”若睡眠“长期欠债”,则相当于将自我身心健康“透支”,长此以往,将难以应对各种压力。简单来说,睡得少、睡不好,上学便没有精神,就会吃不下、不想动,形成恶性循环。

倾听少。一位家长曾给学校官微投稿,题目是《让孩子成为自己》。她说,直到自己成为母亲后才明白,是她从小接受的教养方式,不允许她成为自己。大部分家长的养育观,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懂事、有出息的人,而不是让孩子做自己。为此,父母拼尽全力。只要孩子表现不好,就会拿孩子和身边的同龄人做比较,一言不合便吵架,甚至动手成为常态。在与孩子相处时,在责骂、打击孩子时,家长们有没有关心过孩子的感受:他们累吗?每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事?有没有不开心?家长应该放下手机,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惩戒少。一个自律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家长树立权威,也是给孩子树立优秀的人生榜样。而树立权威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身教,家长要“言出必行”,只有这样,“言才能有力量”。严爱结合最能树立威信。平时,孩子犯了错,家长要及时教育批评,批评之后要安抚、开导孩子,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及抵抗的心理。

家长成长“金字塔”,助力孩子建构强大内心

“一多六少”因素影响孩子心理弹性发展,而构建孩子强大的内心,家长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走向。因此,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提出了致力于让学生“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金字塔状培养模型体系。其中,“健康第一、善良和谐、热爱学习”的家长成长“金字塔”,是学生塔状培养模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家长成长板块。

健康第一。健康是成长的基石,保持平和心态、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适当运动、注重均衡膳食是获得健康的四大基本路径。家长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饮食习惯(常喝温开水、远离含糖饮料、吃好早餐、不挑食等)、运动习惯(每天锻炼两小时以上)、睡眠习惯(晚上9点左右入睡)、用眼习惯(读写姿势“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面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科学用眼“三个20”:看书学习用眼20分钟时,远眺窗外至少20英尺,至少保持20秒)等。身体好,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善良和谐。善良和谐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柔度的成长环境。亲子间要彼此尊重、体现温暖,遇事家长要多与孩子商量。如何理解有柔度?举个简单的例子:父母出门,孩子非要跟着,该怎么办?不少家长都有过偷偷离开的行为。这就是一种不温柔的行为,它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值得信任。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他不能跟着去,一定要说服孩子以后再离开。家长既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又要跟孩子解释清楚,让他从心里接受。

热爱学习。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发展高度的标志。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根源在于学习,家庭教育亦是如此。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学习不只是看书,家长更要学习如何与孩子交流,共同成长。比如,学会好好说话,控制好情绪,慎用“贬低”“对比”教育法。一个孩子学习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能得到妈妈的认可,“你真没用”“笨蛋”“看人家 xx多优秀”……诸如此类的言语正在压垮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劲,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认知就会产生偏差,做任何事都会觉得“我不行”,从而导致持续性的消极,甚至抑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家长的沟通方式很重要。

一位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友分享过她妈妈的教育方式:她小学的时候,学什么都慢,考试也不行。于是,她很难过地问妈妈,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妈妈说:“你知道吗?锅越大,水开得就越慢。他们的锅小,所以很快就开了,你的锅大,得慢慢开。你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你以后会比别人做得更好!”让孩子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失败,哪怕失败,也要自信地失败,路就会越走越宽。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么,孩子未来一定是有所作为的。

父母今天的样子,藏着孩子未来的模样。以“健康第一、善良和谐、热爱学习”的家长成长“金字塔”,助力孩子培养良好心态,建构强大内心,孩子的心理才会更加有弹性,未来也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