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探寻教育的基础

■苏娜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07期(总第3872期) 导报四版

《教育的基础》

黄全愈  著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320038

■苏娜

知道黄全愈缘于近20年前读研究生时,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翻到他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作者用有趣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张弛有度的文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谈论中美基础教育比较的深刻话题。当时一口气读完全书之后意犹未尽的感觉,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记得当时最大的感受是:“原来专业性强的书也可以这么有趣?”也因此,在知识进入“理性脑”的同时,这本书在“情绪脑”中竟也占了一席之地。

读了黄全愈的多篇文章之后我才发现,爱护(培养)“爱问问题”的学生,是这位根在中国却深入了解美国教育,醉心追寻青少年成长规律,苦心探寻素质教育真谛的教育者的一贯做法。这样的教育者,会在课堂上坐在孩子们中间播撒“问题”的种子;会为一个被“问题”洗礼过的孩子一年后能提出一个“未入流”的问题而感动落泪;会为“学霸”班的孩子提不出问题而叹息。……

这本《教育的基础》可以说是近几年黄全愈思考与研究的“集大成”之书。全书由上中下三篇构成,分别是“教育的终点线”“教育的起跑线”与“他山之石”。从中,你既可以看到黄全愈之前在媒体上已发表过的文章与观点,更可以看到他对“教育的基础到底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所做的更为系统的思考。

在书的序言部分,黄全愈一改过去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直接用总分(先亮观点再谈证据)的结构方式阐述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二三四”素质教育核心理论体系。

其中,“一”指多元教育的归元一体化——返本归元的终极目的,是具备能引爆人生“核裂变”的十大素质,去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二”指教育的“双核理论”(我认为也可以称为“混血虎”理论)。“三”指“三脚架理论”,给教育的“四位一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设定各自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点成一面,再由此形成3只“支撑脚”,承载教育的终极受体——人的自我教育,类似照相机的“三脚架”。“四”指“四区理论”,从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去阐释人如何从第1区进入第4区,从而完成自我教育过程。“四区理论”既分析了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的形成过程,也剖析了“我们是怎么用正确答案把孩子教傻的”这样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

若你不理解为什么是这“一二三四”,但也想知道:为何很多亚裔学生非常优秀,却总是在别人定好的“规则”内去胜出,而不能去“制定标准”?为何美国一年级的数学课仅是教孩子从1数到100就要花一周时间?为何“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为何内华达州幼儿园教师教会3岁小女孩认识了“Open”中的“O”这个字母,却被小女孩的妈妈告上法庭,还败诉了?为什么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源不在大学,而在基础教育?为什么名校毕业生需要10种核心素质?……那么,你可以打开书,从头读起,享一份饕餮盛宴,或者按图索骥,找你最想知道答案与奥秘的文章。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