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林强的作品亮相“引川”摄影作品联展——

体育教育的时代记忆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07期(总第3872期) 导报四版

展览现场,林强拿出一张1996年的报纸,向观众介绍照片拍摄的历史背景。

20年前,四川农村学校教师因地制宜,用水泥柱和圆木搭建独木桥,供学生锻炼。(林强摄)

本报讯(记者 陈朝和 摄影报道)10月27日,“引川——历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四川获奖艺术家摄影作品联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幕。中国摄影金像奖是中国摄影艺术的最高奖,本次“引川”摄影作品展邀请到迄今为止获得金像奖的11位四川摄影家联合办展,展出他们在艺术领域的代表作,作品涵盖自然、人文、教育、体育、军事等领域,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观众观看。

在展厅一楼,一处幕墙以两封学生书信为背景,错落有致地排布着数张黑白摄影作品,在橙黄的灯光下,再现了20多年前四川偏远农村学校孩子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情景。画面质朴自然,奔跑和玩耍中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

这组照片题为《快乐体育》,是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年第七届金像奖获得者林强的摄影作品。林强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他长期将镜头对准四川农村学校和偏远山区。这组跨越20多年的作品让众多观众驻足,被体育的快乐感染,被教育的故事感动。

林强介绍,展览的这组照片拍摄于1996年至2007年的广安、南充、资阳、凉山等地,反映了四川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那个时候,中国西部是经济和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很多学校都没有标准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为了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就采取‘土法上马’的办法,自制简易的体育设施。”林强说。

所谓“土法上马”,就是学校老师使用土办法,因地制宜打造体育设施。照片里,有的是布网搭起攀爬的“山丘”,有的是圆木在水泥柱的支撑下成为独木桥或跷跷板,还有在围墙上凿入铁环可做攀岩,甚至将轮胎挂在柱子上成为秋千,或嵌入土里成为跳跃落脚的地桩……图片里的各种设施形态不一,但共同点是,孩子们都充分参与,尽情享受体育的快乐。

展览现场,不少人询问这组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并关心这群孩子现在的情况。林强告诉大家,这些孩子都30多岁了,有的读了大学,有的出去打工。20多年前,这些“土器材”令这群孩子得到了快乐,体育锻炼还使他们身体健壮,能够胜任如今的高强度工作,“不久前,他们回到学校,除了看望老师,就是去找寻过去在这些体育器材中玩耍的记忆。”

为何将镜头聚焦在学校的体育?林强在现场拿出一张1996年的报纸。当年,针对青少年近视率上升等体质健康问题,身处教育系统的林强非常忧虑,他便向报纸投去一篇《学生体质状况的警示:强体》文稿,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与此同时,他开始了记录校园体育运动的摄影专题。

10年的不断拍摄,林强让更多人看到体育在教育中的育人价值。2006年,《中国学校体育》发表这组照片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不少欠发达地区学校来到四川“取经”,从而开创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新模式。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如今,作品再次展出,不仅成为教育变迁的时代记忆,更有别样的启示。“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学校普遍有塑胶跑道、人工草坪,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等,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压力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依旧值得我们注意。通过这些照片,就是想告诉广大家长和青少年,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少年强则国家强,增强体质不应止于这些记忆中的影像,每代人都可以从体育中收获快乐,收获健康与成长。”林强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