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里 的“课堂”

■梁晓勤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08期(总第3873期) 导报四版

那天放学的时候,随着如潮水般涌出的学生们陆陆续续离开教室,我也批改完了最后一份作业,锁上办公室的门准备回家。

路过教室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往自己班上看了一眼,正瞧见小刘背起书包,往教室门口走来。

“梁老师好!这么巧,我也正准备回家。”小刘看到我,脸上漾起了微笑。

“你家好像也住在 XX街道吧,正好顺路,一起走吧。”我回应道。

我俩并行在回家的这一公里道路上。我悄悄观察着小刘,她有些拘束,微低着头,脸上始终保持着害羞内敛的笑容,每一个脚步似乎都走得小心翼翼。这让我想到,小刘平时也不太爱说话,内心敏感,总是一个人呆在教室的角落,课堂上也不爱表现自己,因而容易被忽视和冷落。

“冷场”了一段时间后,她抬起头,嘴唇微微抖动着,小声地对我说:“梁老师,这周的作文您看了吗?我的文章写得怎么样?”随后,她又害羞一笑,似乎以此掩饰她的紧张。这番话估计在她心里演练过好几遍了吧,平时从来不见她开口向老师提问,这一问反倒让我惊喜、欣慰。

“写得很好啊,你的文笔一向特别棒,这次作文里很多优美的句子都值得大家借鉴,不过有时候你丰富的思想不要只用文字来记录,还要多用语言来表达呀!”

她点点头,眼睛里闪烁着坚毅的光。一公里的路程很短,很快我们就在小区门口分道扬镳。

第二天,我隔着老远在校门口又看到了小刘,她慢悠悠地挪动着脚步,漫不经心地两三步一徘徊。我逐渐走近了她,轻唤一声她的名字,她满脸惊喜地招手说道:“好巧啊,老师。”我又发出了同行的邀请。那天,她问到了我课堂上讲的一篇课文,她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还有一些不太清楚的地方,我便用轻松简易的语言进行了讲解。

后来,在回家路上,我和小刘又有了好几次的“偶遇”,她总有各种理由说出那句“好巧啊”。有时是她在后面追上来,有时是她在前面等着我。对于这种近乎日常的“巧合”,我不会多询问,总是耐心地陪她走完这一路。一公里路虽然很短,但每天一公里,汇聚起来就很长很长。慢慢地,小刘似乎不再腼腆内敛,也越来越愿意打开心扉、表达自己。

有一天,办公室的老师聊到小刘同学总是在放学路上偶遇我这件事。一旁的张老师说:“哈哈,哪是什么偶遇啊!那天看到她都出校门了,后来我正好返回学校拿点东西,看她还没走呢。我后来回头一想,是梁老师还没走呢。”我会心一笑,说道:“我知道啊,所谓的‘偶遇’肯定是她设计的,我没有戳穿她而已。”停顿一会儿,我又说道:“想当年,我也是这样的啊!”

看到小刘,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青涩的自己。往事一点点浮现,也是一公里的路程,我和初中班主任李老师总是无话不谈。有时聊班级琐事、日常生活、成长经历;有时聊某一次考试的成绩,某一次不该犯的错误。每回精心设计的“偶遇”得到了实现,我便能开心一整天。得遇良师,何其有幸,我很愿意每天多聆听她一公里路的教诲。前一段时间,我回母校找李老师,她说最怀念多年前我总是等她放学回家的时光。

不知道今天的小刘又会以什么理由“偶遇”我,想到这儿,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我想,也许这一公里的“课堂”,对于师生双方来说,都是美妙而纯粹的情感滋养。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