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心灵的朋友

■黄杰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18期(总第3883期) 导报二版

“阿姨,欣欣妈妈,欣欣阿姨!”星期六的早晨,我去给女儿买包子回来,快走到家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男孩急切地呼唤,还有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这里是一个热闹的菜市场,喊“阿姨”的太多了,但我对“欣欣”这两个字还是很敏感的,他一定是在喊我,情急之中竟然喊我“欣欣阿姨”。

我赶紧回头,喊我的是过去我婆婆租住的大杂院里的小邻居——聪聪。我连忙说:“你好,聪聪,阿姨刚刚没有听到,对不起,你吃点包子吧。”

“我不吃了,我在前面刚刚吃过,我准备回家,就看到了您。”聪聪是女儿小时候的玩伴,比女儿小两岁,以前经常来我家听我讲故事,现在刚上小学,和女儿在同一所学校。虽然他父母就在附近卖菜,我也经常见到这个孩子,但匆忙中总是点头微笑,没有更多的交流。今天,这个男孩匆忙地喊住我,是有什么事吗?

我微笑着问他:“聪聪,你喊阿姨有什么事情吗?”

“什么事也没有,看到您了,就喊您了。阿姨,我那天下课时,在操场上看到欣欣姐姐了。欣欣姐姐是不是在三楼?我们教室在一楼,我们老师姓王。”这孩子说出的话没有任何明确的主题,看来真的只是看到了我,想和我说说话、交流交流。

我微笑着站在路口,耐心地听他说话。他说:“阿姨,您看树上的树叶都要落了,风一吹哗啦啦的。我们学校也有很多落叶,天天做值日都得扫干净。”

“哦,是吗?要不,你到我家去玩一会儿吧。”既然男孩找我谈话,那我也得像和大人谈话一样对待他。

“我不去了,阿姨,我认识你们楼上的嘟嘟,她家在三楼,我上次去她家看动画片《葫芦娃》了。我妈妈一会儿就回去了,她不让我乱跑。”和聪聪的谈话,流水账一样的内容,但我一直耐心地听着。我看着男孩的眼睛,不时地用“是吗?”“阿姨也看过呢!”“真好!”等来回应他,这样我们看起来更平等,也更像谈话的样子。

站在路口,男孩兴奋地说着,我微笑地听着,似乎在说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其实那只不过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流水账。邻居路过时,奇怪地看我一眼,肯定以为这个男孩和我的话题很精彩。说得差不多了,聪聪开始迈步往后走,后面的路口就是他的家。我忍不住笑着逗他:“聪聪,你去过我们楼上的嘟嘟家,那你认识王欣吗?”

他往前走了一步,又站住,笑着对我说:“认识呀,王欣不就是您的孩子吗?”男孩笑着跑开了,就像鸟儿唱完了歌,无忧无虑、欢快地飞走了,我也笑着回到家。

这让我想起我的欣欣。她和我一起走在路上时,也总是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如果那天阳光灿烂,她会说:“妈妈,您看天空笑得多好看。”要是阴天,她会说:“妈妈,您看天空没有化好妆。”这几天,秋风扫落叶,望着落下的黄叶,女儿高兴地说:“妈妈,这真像一千只蝴蝶在飞呢,我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蝴蝶叫枯叶蝶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耐心地听她说话,并且尽可能跟上她的思路和她交流,即使十分匆忙地赶着上班,也至少微笑着回应她:“就是。”

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压力和无奈,孩子那个童真的世界,我们已经没法涉足了,但孩子天使一样的小手总会在不经意间指引着我们蒙尘的视线,让我们偶尔也看到童年天空上纯粹的蔚蓝。那么,请让我们暂时忘掉压力和烦恼,在一片纯净的天空下呼吸吧。不要自以为是地对孩子的指引不屑一顾,更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看不到或感受不到,就对孩子大声呵斥。

让我们在无微不至照顾孩子身体的同时,也照顾好孩子的心。也许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多么昂贵的玩具,多么漂亮的衣服,他们需要的只是大人能够抽空,平等地和他们说说话,耐心地听他们讲述自己看到的世界。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