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监测作业负担 为“双减”保驾护航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叶剑 魏彤晨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19期(总第3884期) 导报二版

久久为功推进“双减”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该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持续的跟踪监测才能予以回答。

成都市青羊区自2012年开始在全区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跟踪监测,期间无数次修订监测指标、完善监测程序,并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与报告为减轻课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丰富有效的建议与对策。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后,青羊区聚焦作业负担,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监测指标,从多维度、多角度、全链条对青羊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业负担进行了监测,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保驾护航。

多维度设计指标。指标是监测评价的核心。青羊区在充分吸取近8年课业负担监测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分析解读最新政策文件要求,力争从多维度科学设计监测指标。客观表现与主观感受并重。“双减”减轻的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否过重,除了需要客观地看作业所消耗的时间及承载的作业量,还要综合考量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青羊区在设计学生作业负担监测指标时,注重从客观表现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来衡量。在客观表现方面,主要包括作业完成时间、完成方式等内容;在主观感受方面,主要包括作业效能、作业负担等内容。结果呈现与过程要素并行。为了准确掌握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在指标设计中还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增加了诸多作业管理的过程要素,让作业负担监测更加全面立体,例如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与评价、作业反馈等内容。

多角度收集数据。在指标设计的基础上,青羊区在监测评价实施过程中,强调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多角度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深入和科学。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互证。为了尽可能全面了解数据,青羊区学生作业负担监测样本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五年级和八年级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来自三方的数据,能够互相对比、互相印证,达到三方互证的效果。量化数据与质性文本双线并举。量化数据虽然能够从整体上反映现状和水平,但在针对个体以及深层次原因的了解上还有不足。因此,青羊区每年除了通过面上问卷调研之外,还会结合日常教研活动对学校的作业本等文本进行抽查和分析,以此更为深入、真实地了解学生作业负担情况。

全链条反馈应用。指标设计、过程实施、结果反馈、行为跟进构成了监测评价的全链条。青羊区依托省级课题“学生发展监测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优化完善了学生作业负担监测结果反馈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区域整体把握,以预警机制全面减负。在作业负担监测数据收集结束后,形成区域性的监测总报告,对其中的红线问题、关键问题、普遍性问题,形成预警机制,引起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关注,合力突围。例如,经过监测,青羊区学生普遍反映“书包过重”,针对这一问题,青羊区教育局发起了“书包不回家”的倡议,即在校参加课后服务并完成了作业的学生,在获得老师同意和家长支持的前提下,周一至周五期间,放学后书包可不背回家。该项倡议在6所小学试点实施,并且得到了差异化优化完善,后来推广应用到全区。学校定点突破,以专项教研问题改进。学校层面根据区域提供的反馈和预警,明确自身核心问题,并通过专项教研活动解决问题,实现改进。

【本文系成都市社科联(院)“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基地”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业监测项目成果】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