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孩子精神上的激励

■林凡瑞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21期(总第3886期) 导报三版

自从吴老师做了儿子的语文老师后,儿子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到了巅峰,尤其是勤奋读书的习惯被真正地培养了起来。

这样一来,儿子回家除了写作业就是手不释卷地读那些大部头的书籍,自由玩耍的时间就少了。凡事都有利有弊,孩子缺少了玩耍的时间也是一种缺失。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弗洛伊德,怎样才可以过快乐而有成效的一生?他说,爱着,工作着。而《玩耍的力量》一书的作者戴维·艾尔肯德却在这个答案的后面加了一个词:玩耍。这样就成就了人生的“金三角”——热爱、努力、玩耍。热爱、努力却无玩耍,则生疲惫,身累;热爱、玩耍却不努力,则无长进,心累;努力地玩耍而无热爱,身心俱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家长往往不认同“玩耍”这一要素,最喜欢给孩子的评价是“刻苦学习”,这就多少有些画脂镂冰了。

看见儿子回家之后就“刻苦学习”,毫无松懈的时候,我真担心他招架不住,或者说失去了全面发展的契机。于是,我有目的地给他制造一些轻松的时机,让他劳逸结合。

那天,我发现儿子读书累了,很疲倦的样子,便跟他说:“最近你读书真用功呀,又该给你奖励了!”

儿子抬起头,无精打采地说:“又要奖励一束花,或者一本书吧。”

我神秘兮兮地说:“才不是呢。一束花,你不需要;书,你有很多。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呢?”

儿子挠挠头,一时说不上来。

我说:“你呀,现在最需要的是放松,我奖励你1个小时的时间放松身心。”

“啊?奖励我‘时间’?”儿子顿时来了精神,“还有这样的奖励呀?”

“是呀,不欢迎吗?”我笑着说。

“嘿嘿,当然欢迎了。”儿子问,“奖励我1个小时的时间干嘛去?”

“由你自己选择吧。”我说。

儿子莞尔一笑,说:“我想打乒乓球,但没人陪我。”

我立马回道:“怎么没人陪?我不是闲着吗?”

“真的呀?”儿子瞅瞅我,“那我们一起去打乒乓球吧!”

“好啊,咱俩来过过招,球桌见高低。”我欣然答应。

儿子举起拳头,欢呼雀跃。

我俩来到社区广场,打起了乒乓球。一来一往,近挑、远杀、旋球、擦边球……打得好不热闹。第一局他胜出,第二局我扳平。其实,谁胜谁负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精神愉悦起来,父子情感也加深了。看见儿子红扑扑的脸,那朝气蓬勃的样子,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打完球后,儿子独自玩了一会儿双杠,他柔软的身躯上上下下地翻腾,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以后的时日里,我经常奖励儿子“时间”。有时候,我们一起去爬山,锻炼体能,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候,我们一起去田地里劳作,体验农民伯伯的辛苦,感受大自然的熏陶。

其实,精神层面的激励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奖励他跟最尊敬的人合一次影;奖励他玩一段时间的游戏;原谅他犯的一次错误……

精神上的激励比起物质奖励更有创意,也更有诗意。不断创新激励形式,给孩子新鲜感,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