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教学团队: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本报记者 陈朝和 (图片由学校提供)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26期(总第3891期) 导报四版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教师团队合影。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教师团队成员杜娟给学生示范焊接技艺。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教师团队始终坚持贯彻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教学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中国二重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育人新途径,60余年来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培养了大批焊接专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教学团队积极以赛促教促学、创先争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科研中屡获佳绩,已锻炼成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模范教师队伍。

团结传承   精进专业

专业建设屡创佳绩

“学校焊接专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史,几代焊接人代代传承,专业基础打得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党总支书记、焊接专业带头人章友谊介绍,目前学校焊接专业由职教特色鲜明的3支队伍组成:一是由大国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和学校教学名师组成的领军团队;二是由德阳市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和优秀校友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三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团队。

智能焊接技术教师团队由专任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21人组成。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8人;高级技师4人、技师5人;博士1人、硕士11人,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比例100%。团队有企业兼职教师3人,其中大国工匠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

多年来,团队老师兢兢业业、勤勉刻苦,在教书育人、教研科研、教师参赛、指导学生竞赛、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团队被评为“2023年四川省最美教师团队”,团队中1人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全国首届航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获“德阳市五一劳动奖章”、4人获校级“永好教师育人奖”。

“在团队中,老师们重传承、讲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章友谊是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带头人,2007年到校后,他已经在学校焊接专业岗位坚守了16年,对这支“能战斗”的队伍最为熟悉。

2019年,章友谊接到牵头建设焊接专业精品在线课程的任务,彼时正值暑假。“从接到任务开始,团队的老师们立马着手线上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从写脚本、拍摄到剪辑,做事的效率高,20多天的时间里,大家都放弃了休息时间,齐心协力完成了《焊条电弧焊技术与操作》课程制作,并在中国大学 MOOC(慕课)上线。”章友谊说。

正是这样拧成一股绳的凝聚力,团队近年来在专业建设中屡创佳绩:专业建设上,2019年成为“国家双高专业群”牵头专业和“国家骨干专业”,建成国家级“高凤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主持完成《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课程建设中,建成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职业教育焊接专业资源库标准化课程3门。教材建设中,主编“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2本,其中《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2021年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

以赛促教   拼搏奋进

书写教赛新历史

今年初,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结果,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教学团队的参赛作品《抽水蓄能电站蜗壳焊接制造》荣获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的成绩新突破,这也是四川省高职院校迄今在该项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这枚胜利的果实得来实属不易。

这项比赛赛制很考验人,从2022年4月到12月,漫长时间里,智能焊接技术团队4位参赛队员历经校赛、省赛前后六轮选拔,在进入国赛后,大家毅然放弃暑假,不畏酷暑、夜以继日,突破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成功进入到国赛决赛环节。

“参赛期间,大家休息时间很短,特别是11月到12月的集中备赛阶段,我们团队每天晚上基本是12点后才能回家,受疫情影响,后期大家全部封闭在学校,顾不上家里。”团队成员杜娟回忆。

就在大家奋力冲刺、全力以赴迎战最后决赛前夕,团队成员李慧林老师生病住院,并紧急做了手术,为了不拖团队后腿,他每天坚持一边输液,一边反复推敲修改教案,在医院积极备战。在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他经常偷偷溜出医院,忍着伤口的疼痛与团队成员一起演练,经常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到医院休息。

“能够顺利完成比赛,是当时决赛阶段我们团队最好的愿望了,成绩名次之类的已不考虑了。”回忆起彼时的突发状况,杜娟说。

最终,在与全国37个代表队的929件作品同台竞技中,智能焊接技术团队斩获一等奖,标志着学校托举大国重器的教学师资水平、服务重装产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再上新台阶。

杜娟201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智能焊接技术团队,在近年来的教学能力比赛中,她一直是团队教赛工作的牵头人。2020年至2022年,作为比赛负责人,杜娟连续三次带领团队成员荣获四川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3年来,我们团队不断参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作品水平,最终实现了学校在该项比赛中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杜娟介绍,在2020年,团队首次参赛,属于学习阶段,依托自建的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基本上还是“套用”项目名号的模块化教学设计。2021年,团队有所提升,基本实现项目化设计与教学,但还是处于模仿阶段。2022年,有了前两年的探索研究,团队“真正下水了”,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教学项目内容,完全是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参赛项目“抽水蓄能电站蜗壳焊接制造”是依托企业真实生产的产品,且响应了国家的清洁能源战略,作品设计有大量的创新,同时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获得了评委的认可。

“几年教赛最大的收获是真正理解了教学能力比赛在推进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师的快速成长。”杜娟说。

悉心育人   德技并修

践行工匠精神

“智能焊接技术团队中,有一位特别的老师,她2018年从东汽退休,身怀绝技,热爱焊接工作,退休后受邀加入焊接教学团队。”章友谊告诉记者。

这位特别的老师是高级技师肖宏,如今担任“焊接能工巧匠班”的专职教练。肖宏加入团队后,制订了“学员选拔制度”和详细的训练计划,严格实施“动态考核淘汰机制”。

从2019年至今,肖宏主动坚持全年无休。不论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在焊接实训车间里,总会看到她带学生训练的身影。

“她会针对每位队员的特点做每个阶段的训练计划,亲自示范操作、手把手传授绝技绝活,毫无保留地教授学生专业技能。每当同学因进步缓慢内心动摇时,她总是耐心开导、精心指导,默默陪伴着这群孩子成长,为他们遮风挡雨。”章友谊说。

肖宏的柜子里随时都有为学生准备的“免费”烫伤膏,夏日午后,她会给学生准备清凉解暑的绿豆汤,寒冬深夜里给学生熬一碗排骨汤,她还亲手给学生编织围巾和帽子……肖宏做的让学生感动的事情数不胜数,在学生眼中,肖宏总是说着最严厉的话,却做着最温暖的事。日日夜夜,一路陪伴,见证着学生的成长进步。

在肖宏的指导下,从2019年至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子连续4年获得“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团体金奖,获单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

“肖宏老师来到团队后,给我们这支队伍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把和学生一起吃饭、一起训练的敬业精神,以及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带到了学校教学中。”章友谊说。

在智能焊接技术团队,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学校教学育人中,更彰显在社会责任的担当作为中。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遭受重创,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灾后恢复重建急需大批焊接高技能人才。需求多、要求高,哪里去找?怀揣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智能焊接技术团队的老师们联合东汽,快速反应、同步跟进,从当年焊接专业毕业班中选拔71名优秀学生,校企联合开设“东汽班”,为东汽送去了“定心丸”。

时间紧迫怎么办?焊接教研室紧急调整教学安排,将焊接生产实训车间划出一半,并提供20台焊机等设备,保证实训需要。专业带头人亲自动员,鼓励同学们发扬东汽“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刻苦训练、严格要求,“一个都不能掉队。”

“东汽班”启动后,团队成员带领学生每天从早8点到晚11点,两班倒“开工”,完全融入到“焊工”的角色。当清晨校园还在沉睡时,学生们已在调试焊机,准备训练。当夜幕降临,实训车间仍灯火通明、焊花四溅。即便是春节,“东汽班”也严格按工厂作息来休假,不曾松懈。

经过104天的奋战,大家付出了全部心力,参训学生全部取得了符合欧洲标准的国际焊接证书,达到上岗条件,与东汽联手打赢了这场人才培养攻坚战,为当年东汽恢复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十年来,团队始终坚持贯彻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育人新途径,身体力行践行工匠精神,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章友谊说。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