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课堂教学改革 助力乡村学校发展

——记一场别开生面的校长培训活动

■本报记者 葛仁鑫 文/图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28期(总第3893期) 导报二版

参训的校长们体验“不倒翁”心理建设活动。

日前,文轩教育“太阳星公益行动”校长培训结业,来自全省各市(州)的近60名乡村学校校长及中层管理干部通过5天的学习,进一步探寻了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该活动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以丰富的形式、扎实的内容为各乡村学校的管理干部赋能,从而助力乡村学校的发展。

校长变“学生”,体验课改新样态

在校长培训活动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祥荣带着学员们,进行小组建设与乡村学校心理健康课示范,校长们亲身参与到“我们的团是最棒的团”“桃花朵朵开”“不倒翁”等心理建设活动中,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与课程的构建。

不同于“专家讲学员听”的常规培训,此次培训更加注重学员的参与,互动交流贯穿到各个环节,校长们转换身份成“学生”,以学生的视角和方式重新看待课堂建设。

培训还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乡村学校的课堂有哪些特色?建设这样的课堂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困难和问题?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谢泽慧向学员抛出这三个问题,各组学员在讨论后进行分享。“大家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其实就从内在出发看到了课堂改革的路径。”谢泽慧说。

培训中还设置了闪电演讲环节,随机抽取学员,按照100秒的时间上台演讲,在紧张的节奏中,迸发出不少思维的火花。“这就像是一个课堂。”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东在主持时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进行了演讲,但大家都必须做好准备。“这就和上课不能只抽举手的学生一样,大家在参与中可以对课改有切身的体会。”

专家来引领,学习课改新理念

为了更好地提升校长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此次培训还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参训的校长呈上一顿“理论大餐”。

“什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绝不只是刷题和考试、不是一味复制城市教育。……”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汤勇,结合多年行走乡村学校的实践,从教育的理性化、质量的持续化、学生的个性化、教师的专业化、学校的内涵化、管理的科学化6个方面,阐释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校长要先成长起来,再陪着师生一起成长。”汤勇表示,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其能力素养、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练好内功格外重要。

杨东从教育的目的、教学价值取向、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学生学习偏好等方面出发,谈及教育变革的现象和规律。“教育,有没有‘万变不离之宗’?”在杨东看来,建立自我认知的架构,对学校的发展、校长和老师的个人成长都十分重要,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在任务或活动中学习。

四川省优秀校长、特级教师,原泸州市梓潼路学校校长刘川带着学员们,从历史、文化、哲学典故出发,并结合“太阳星公益行动”中的校长成长案例,一起探究如何涵养乡村校长的精气神。“在信息泛滥的背景下,校长需要更加注重从内在出发点燃激情,用校长的精气神点燃学校发展的精气神。”刘川说。

着眼于实操,观摩课改新实践

为了强化实践运用,“太阳星公益行动”校长培训还设置了案例分析和课例观摩的环节,让校长收获可供借鉴的实操方法。

宜宾市翠屏区凉水井实验学校(原凉水井中学)校长吴舸分享了学校课改的做法。翠屏区凉水井实验学校曾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校园基础设施陈旧,生源流失严重,甚至面临着撤并,后来学校通过课堂改革打破传统教学,实现“华丽转身”,吸引了省内外多所学校来学习课改经验。

“课堂改革的办法在哪里?办法往往就在问题之中。”吴舸生动介绍了学校的课改历程及背后的故事,分析课改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并介绍了学校开展自导式教学课堂改革的细节。

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镇二码头小学进行了“绿橄榄”心理健康课程分享。2018年,通过“太阳星公益行动”,二码头小学在张祥荣的指导下,创设“绿橄榄”校本心理课程,以此助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培训中,多所乡村学校的校长互相分享学校发展经验,共同思考下一步提升的路径。

此外,学员还走出会场,前往成都市海滨小学和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实地观摩课改的运用。

“针对我们乡村学校的难点、痛点,这次培训‘对症下药’,为我们提供了突破瓶颈的路径和方法。”泸定县得妥镇中心小学校校长王君在培训结束后说。资中县高楼镇中心学校校长郭魁表示:“回去以后,我们一定会把此次培训的收获转化为推进课改的实践,努力让学校实现进一步发展。”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