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基础教育

《教育导报》
2023年第129期(总第3894期) 导报二版

1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

如何做实学校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如何在“双减”中做好加法?本报开设“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栏目,挖掘和宣传我省在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弘扬科学精神,厚植科学沃土,让科学教育成为扎根素质教育沃土的参天大树,不断培育出拔尖创新人才。

2

校内减负提质促“双减”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要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自“双减”政策出台后,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双减”工作目标加力加劲,将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治本之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减负”和“提质”两手抓。

今年,本报继续聚焦四川各地各校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作业科学管理、增强课后服务实效上的具体措施,推广创新做法和经验。同时,本报联合四川省教育评估院推出“智建川教”栏目,邀请全省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就“双减”话题建言献策,营造“双减”政策做深做实氛围。

3

发现乡村好学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在四川,不乏有乡村学校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这些学校与本土文化、地域特色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开发乡土特色课程,促进乡村学校特色发展。

近年来,本报长期开设“乡村学校振兴在行动”栏目,聚焦乡村学校的发展与变化。2023年,本报又进一步推出“发现乡村好学校”栏目,采写了《安岳县东胜九年制学校:办扎根乡土的朴素教育》《恩阳区下八庙小学:朴素学堂给师生一个美好的“家”》《宝兴县硗碛藏族九年一贯制学校以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成为一颗文化振兴的“火种”》等稿件,去看见更多乡村教师的坚守、乡村孩子的精彩、乡村教育的新样态,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4

落实“作息令”

2023年10月,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又称“作息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紧接着,四川省教育厅以简报的形式转发了成都市做法,要求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省各地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为进一步优化作息时间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报聚焦成都市、南充市、华蓥市、广元市昭化区等地的具体措施,观察“作息令”在学校的落地情况,以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如何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