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小学低段创新学习之门

■邻水县丰禾镇中心小学 甘艳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期(总第3896期) 导报三版

■邻水县丰禾镇中心小学  甘艳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中不再进行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要不断地提出具有创意、富有技巧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对于刚入学校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学习习惯、方法以及能力等都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从幼儿园的世界中走出来,开启新的探索旅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直观性、具体性的事物感兴趣,多媒体教学恰好给课堂注入了新的元素,契合了小学生年龄、兴趣、情感、思维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营造创新氛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更多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做出假设、总结归纳。如在教学“10以内的认识”时,采用故事导入的办法来创设情境:秋季的一天,班上组织0~9这些数字娃娃外出游玩,9被选为组长,所以9很骄傲,看不起其他的数字。它对0说:“你个子最小,和我在一起,你太渺小了。”0听了9的话特别伤心,这时其他数字娃娃非常气愤,8对9说:“你说的不正确,要是没有我在你前面,你就不能成为9。”1站出来说:“我要是站在0前面,不就变成了10?”9听了他们的话羞愧得满脸通红,低下了骄傲的头。这就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课“10以内的认识”,课堂氛围一下就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思维空间瞬间打开,点燃了创新的激情。

二、培养意识,鼓励质疑

学习中,小学生会被“拦路虎”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给后续学习留下“漏洞”。课堂上,教师要有耐心,无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都从正面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在讲授“9的分解式”时,我先把9分解成1和8,并讲解了分解的过程,然后留下问题,看谁还能分出更多的分解式。一部分学生分解出了5个,一部分学生分解出了8个,还有一部分学生分解出了两三个,极少学生做出了错误的分解式。根据不同的答案,分别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并组织他们进行验证,最后再统一订正了分解式。“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说明他们在深入地、多角度地、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培养能力,增强技能

数学的学习,更重要地要让学生懂得用数学思维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学能力去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以及日常生活问题。在进行“方向”教学时,我设计了上学过十字路口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十字路口左侧的小组看到同学是向右转;而十字路口右侧的小组看到同学是向左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经过几次游戏,学生最终总结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做标准的对象不同,方向的转变就发生了变化。通过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体验生活、感受成功,还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与敏捷性,又让学生个性得到了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探索创新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提供空间,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出新见解,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量身打造开启创新学习大门的“钥匙”。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