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古蔺县边远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荣获全国首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古蔺县在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交流活动上作经验分享,展示了古蔺县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效。
古蔺县地处川黔交界,全县学校点多面广,过去,教师培养路径单一,专业成长周期长。为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近年来,古蔺县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建设“搭建聚”数字化新基座
为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古蔺县成立了教育数字化工作领导组,制订《古蔺县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遴选9所试点学校,组建骨干团队,采用“搭建聚”(搭网络、建平台、聚资源)方式,全力建设数字化教育新基座。
“我县通过外引内联等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整合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资源,划片竞争,租赁使用,以最低成本、最优服务,搭建起覆盖全县学校、全部教室的大网络,破解了学校经费投入及平台运行维护难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古蔺县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中心主任胡在嵩介绍。
为建好信息技术平台,古蔺县依托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及钉钉软件,搭建古蔺县教育管理平台、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及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全县教育管理一网到底及校园安全远程监管,并为一线教师开通智慧教研通道,架起共建共研和专家引领的“立交桥”,突破了小规模学校教研难题。
依托中国移动云视讯,全域推进“三个课堂”建设,构建了覆盖县、乡镇、村三级数字化教育平台,有效聚合了县域教育资源,实现全县学校纵横互联互通,打通了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最后一公里”。
构建队伍建设“432”新模式
依托智慧教育平台,古蔺县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在“互联网+区域协同教研”框架下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数字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432”模式。
四方协同,构建发展共同体。近年来,古蔺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北师大、华中师大等高校进行校地合作,引入知名企业协同推进,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引领、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四方协同机制,在教育数字化的新赛道上找到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全力实施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教学、智能化研修三大行动,构建教育新生态。试点学校皇华中学运用低代码技术,构建了“小切口、小研发、小程序、全覆盖”的“三小一全”智能化管理建设和运用模式,降本增效明显,在县内外推广交流;全县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四川云教”资源,结合“双减”政策,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探索高效课堂新路径;引入华中师大科学和人工智能启蒙课程资源,建立郑旭东工作室—古蔺远程智慧课堂和教师研修团队,分学段常态化开展远程集体备课、磨课等智能研修活动,赋能教师减负增效。
注重培、赛两结合,助力教师成长。全县大力推进教师研培改革,以委托培训、县校协同、集团联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加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实践、平台应用、融合创新、实践操作等“菜单式”精准培训,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每年开展全学科线上线下融合赛课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变革。
通过协同、激励、保障等机制的改革创新,有效激发了古蔺县教师学习的主动性,技术创新搭建虚实结合研修通道,应用创新构建灵活多样的研修模式,实现了处处能研、时时可研的终生发展研修体系,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探索资源“引进+输出”新路径
“我们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治理体系建设,先后开发教务管理、网络研修等43个应用软件,加快学校在制度、治理、智慧三个维度的纵深推进,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边远山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路,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益。”古蔺县皇华中学教务处主任、数学教师彭龙高兴地说。
针对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及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古蔺县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及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项目为契机,坚持分层分级、全面全员、精准高效原则,不断探索教育资源“引进+输出”新路径,并按时间表、路线图强化督导,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为整合教育资源,古蔺县加大优质资源的引进力度,全县23所骨干中小学及幼儿园通过“四川云教”等平台,引进省内外海量教育资源,建立学科教学智能工具库。与成都1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结盟结对,实现优质资源全学段覆盖,致力于借助“一块屏”,提升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
创新研修模式,实施资源输出,分层推进试点工作。全县组建了教学助手应用推广团队,通过华中师大郑旭东工作室实施远程授课,开展“三段式”教学、“二级”研修,并将研修成果通过专递课堂辐射乡镇学校和教学点,实现高校“产研提升”、学校“学用结合”,贯通“产研学用”一体化成长路径。
“在试点工作中,全县达成了勤研、乐用、善治共识。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问题和结果导向,持续推动教学方式新变革,探索教师评价新方法,探寻教育治理新路径,不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推动边远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富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