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会”讲故事的老师

■成都金苹果公学 王璐珊

《教育导报》
2024年第6期(总第3901期) 导报三版

什么是“故事”?“故”就是指过去、以前,“故事”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蕴含着大道理,包含着正能量,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教材。生活中,很多主持人、演说家、外交家、企业家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同样,会讲故事的老师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人,更是一个引领学生进入奇妙世界的指路人。

一、讲故事与讲道理相融合

给学生讲道理是教育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学生缺少对概念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从而缺乏对道理的认同感,往往事倍功半。讲故事是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的有效方式,可以生动地呈现情节、人物和情感,引发共鸣,激发情感反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将道理与故事相融合,往往事半功倍。

案例1:新学期班级要重新竞选班级服务岗位,有些岗位竞争激烈,有些岗位却无人问津。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班级服务岗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呢?于是,班主任 A给孩子们讲起自己的故事。小学六年她担任了4种不同的班级服务岗位。一年级,担任了一年的“黑板管理员”,大家都叫她“板长”;二年级和三年级,她带领6位同学负责女卫生间清洁,当了两年的“所长”;四五年级时,她带领的小组负责篮球场的维护,于是光荣地当选为“场长”;到了六年级,她因为个子高成为班级灯管清洁员,被亲切地称为“管长”。她认真履行职责,在六年级毕业会上,她领到了“市三好”荣誉证书。没有担任所谓的重要岗位,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中,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去践行,最终依然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肯定!从那天开始,孩子们就叫A“所长老师”“场长老师”了,而每次的班级岗位认领都非常顺利,哪怕一个小小的粉笔管理员,也做得有滋有味!

二、讲故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将讲故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知识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使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

案例2:数学老师 B发现不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不够活跃,有畏难情绪,难以启发新的解题思路,限制了思维的发挥,于是讲了一个她女儿的故事。女儿给 B提要求:每天陪她下五子棋。 B老师觉得太耽误学习时间,于是提出一个女儿不太可能达到的条件,她要求女儿连续5天带回一张奖状(校内外均可)就可以。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不可能达成。老师接着讲,女儿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说她可以达成。从当天开始,她得到的奖状不带回家,凑齐5张后便从周一开始,每天带回一张。老师和学生对这个故事讨论与总结:善于捕捉信息,学会多角度思考,勇于接受挑战。在后面的数学课堂上,积极思考的同学越来越多,畏难情绪也少了很多,思维的瓶颈逐步打破。

三、讲故事与家长会相融合

家长会是家校共育达成一致的最重要的场合,老师也可以对家长讲故事,用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活跃了家长会气氛,拉近家校关系,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激发育儿智慧,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案例3:在高年级的家长会上,针对亲子关系的话题,班主任 C讲了一个新编《狼来了》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在山坡上放羊,大人们在不远的山坡下干活。小男孩连续三次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一只大灰狼在向这边偷看,他害怕地大声呼救:“狼来了,救命啊!”狼三次都被赶上来的大人吓跑了。大人们没有看到狼的影子,认为小男孩在撒谎并生气地斥责他:“你为什么欺骗我们呢?是不是想偷懒,今天不到天黑,你不能回家!”小男孩很难过,他不知道大人们为什么不相信狼真的来过,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实话在大人眼里成了撒谎。最后,大灰狼又来了,小男孩这次喊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一个大人赶来,倒是那只凶恶的大灰狼向他一步步逼近……小男孩绝望中喊了最后一声:“狼来了……”故事讲完后,家长们心情异常沉重。班主任总结道:“我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实,眼见也不一定就是真相。对于孩子,我们要学会倾听、理解和相信,真相也许不是你以为的那样,或许背后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

一名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学科特点的课堂,不同时代的家长,针对的是不同的教育情景,解决的是不同的教学问题,处理的是不同的教育话题。用故事教学乐而忘返,用故事育人施教无痕。故事从哪里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来,从他人的故事中来,从书报中来,从新闻中来……做一名“会”讲故事的老师,这也是老师成长课程中必备的技能。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