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探究式教学的切口

——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

■屏山县锦屏镇富荣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志琪

《教育导报》
2024年第6期(总第3901期) 导报三版

探究式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创造出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获取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笔者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谈一谈如何找准探究式教学的切口,与读者分享交流。

一、在教学重难点处探究

教学重难点往往是文本关键之处,学生只有突破了重难点才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他们真正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是《詹天佑》一课的教学重难点,也是詹天佑智慧与爱国的佐证。教学时,教师播放动画演示“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随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开凿法好在哪里?学生发表观点:节省时间,早点建成铁路;这种开凿法以前没有人用过,是詹天佑发明的;早点完工,可以回击外国人的嘲笑。学生一番探究后,再朗读,进一步理解了文本内容,更好地感受到詹天佑的才华与品质,达到了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二、在文本空白处探究

为了表达的需要,课文往往会“留白”。教学中若能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去年的树》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一句,留下了空白。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鸟儿,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好朋友,但已经化成了灯火,心里会怎么想?学生思维活跃,答案精彩纷呈:“我的好朋友啊,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你了。”“虽然你化成了灯火,但是我依然认得你。”“我们约定好的,虽然你变成了灯火,我还是要唱歌给你听。”……学生在转换为鸟儿角色过程中,不断还原情境、重塑鸟儿与树的形象,加深对信守诺言的理解与认同,从而珍视友情、信守诺言。

三、在学生疑问时探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疑问,恰好是增长学问的好时机。教师不宜直接和盘托出、奉上答案,而是引导思考,进行探究。譬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有个学生冒出一句:“老师,你不是说我们强大了吗?为什么我们不把宝物抢回来呢?”课前笔者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但感觉此问有探究价值,顺水推舟:“是啊,为什么我们不去把宝物抢回来呢?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学生展开探究:宝物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抢回来是应该的;假如现在把宝物抢回来,会发生战争;我们不能抢,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让他们归还;找联合国;通过外交谈判,让他们还;如果他们拍卖,我们可以买回来;宝物可以找回来,但是圆明园的辉煌永远找不回来了;《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贫穷软弱,就要被人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上述教学,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辩一辩,学生的思考由模糊感性,逐渐变得清晰而理性起来。此过程既是解惑的过程,又是学生言语实践、升华思想情感的过程,可谓言意兼得,情智共生。

四、在总结升华时探究

阅读教学多有总结环节,针对整节课或整篇文章进行思想主题、表达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概括,以期让学生获得理性认识或思想上的升华。总结升华时,教师若能抛开现成答案,组织探究式学习,就能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

《纪昌学射》结课环节,教师抛出问题“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学生纷纷发表看法:名师出高徒,要想学到真本领,要找一个名师来教;名师不一定出高徒,如果纪昌不按照飞卫要求先练习眼力,再练习定力,而是天天拉弓,纪昌就成不了射箭能手,我们要听从师傅的教导;要勤奋刻苦才行,试想纪昌大热天躺在织布机下盯着梭子,很累、很辛苦,或者练一会儿就不练了,飞卫再有名也教不好纪昌;纪昌能够成为射箭能手,除了有名师做师傅,还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纪昌盯着虱子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不是三两天能够做得到,做任何事都要坚持。……这种探究式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让文本表达主题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效链接,学生发散思维得到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纪昌学射》带给学生的就不只是一个寓言故事,而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