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 有效沟通

■刘旭东

《教育导报》
2024年第8期(总第3903期) 导报三版

一个周六,我带儿子回老家看望父母,正好赶上母亲收豆子,我们便帮她一起收豆子。收完豆子后,母亲说趁着天气好,要赶快将豆子从豆壳里弄出来,要不赶上阴雨天,豆子就会发霉、长芽。于是,我和父亲负责开三轮车压豆壳,母亲和儿子负责在后面捡豆子。不一会儿,我们就干完了所有的活。

儿子兴奋地端着自己捡的满满一大筐豆子,准备将它们搬运到庭院里去,可谁知,脚下一打滑,豆子便一颗颗地散落在了地上。由于地面是那种用小石头铺成的路,捡起豆子来并不容易。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我便让二老先进去休息,我停下手里的活,打算和儿子一起捡豆子。

一开始,儿子还觉得挺好玩,可才过了不到10分钟,他就开始变得烦躁起来,一边捡,一边嘟囔:“这么多豆子,都卡在石缝里,只能一颗一颗地捡,这得捡到什么时候呀。”“耐心地捡,总有捡完的那一刻。”我耐心地鼓励儿子。

“好吧。”儿子低声道。在我的安抚下,他又安安静静地捡了大概5分钟。之后,他不耐烦的脾气又上来了。“不捡了,不捡了,爸爸,这太让人发愁了。”说罢,他捡起几颗石子,朝对面的两棵柳树扔去,树上方才落着的鸟儿一下就被惊飞了,但它们的窝却刚好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使我想起了寒号鸟的故事。我知道,如果此时此刻我给儿子讲道理,他或许会更加没有耐心,于是,我打算换一种方式来让他明白:生活中,我们想要成事,离不开勤奋和耐心。

思考片刻后,我对儿子说:“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吧。”“好呀!”儿子一听我要讲故事,立马来了兴致。

“你知道吗?从前,有一只寒号鸟,和一般的鸟不同,它既没有耐心,也不勤奋。每当夜晚寒冷的时候,它总会许诺第二天早上一定要筑一个温暖的窝,可当第二天天气不冷的时候,它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在它看来,筑窝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与其筑窝,还不如把时间、精力省下来,随便找个废弃的破窝或石缝好好睡一觉。尽管有时候它也会筑窝,但往往筑到一半就放弃了,说到底还是缺乏耐心,没有做完一件事情的毅力。”

“那结局呢?”儿子睁大眼睛问我。“最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凄冷夜晚,它被冻死了。”我说。“真可惜,它要是勤奋一点、有耐心一点就好了。”儿子嘟着小嘴道。很快,他便振奋起来。“我不要做那只寒号鸟,我要做一个勤奋、有耐心的孩子。”儿子被我的故事鼓舞着,不到20分钟,我们就将石缝里剩下的豆子都捡了起来。

进到屋子里,见闲不住的母亲开始捡起了枸杞,我们赶快过去和她一起捡。“你最近吉他学得怎么样了?”母亲问儿子,“听说你爸爸给你买了一把吉他,你可得好好学呀。”

“唉!”儿子叹了一口气,道,“我已经很努力地学了,可老师说我还是没有掌握要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奶奶,您知道吗?我们班新来了一名同学,他才学了不到一个月,进度就已经赶超我了。我是不是很笨呀?”

“我的孙子才不笨呢,依奶奶看,你聪明着呢!”母亲道。显然,她的回答并没有消除儿子心中的疑虑。那一刻,我灵机一动,想着这又是一个可以用故事让他学会忍耐的好机会。

我放下手中的枸杞,微笑着对儿子说:“你听说过尖毛草吗?”儿子摇了摇头,说:“我虽没有见过尖毛草,但我见过很多草。爸爸,这种草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当然。”见儿子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我便继续道,“尖毛草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草。它生长在非洲的草原上。每当春天来临时,别的草都会拼了命地生长,而它却保持着自己几厘米的‘身高’不为所动。也因此,在整个春天,它几乎成了非洲草原上最矮的草。”刚开了个头,儿子便打断了我的话:“那它最后长高了吗?”

我继续讲了起来:“大概半年后,非洲草原的雨季到来了,这时候尖毛草便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5厘米的速度生长,仅仅一个星期,它就可高达1米,有的甚至高达两米,此时,放眼望去,其他草比它不知要矮多少。渐渐地,它便被人们称为‘草地之王’”。

“这简直太神奇了!”儿子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初期并不是尖毛草不努力生长,而是在别的草疯狂生长时,它在努力汲取养分,生长根部,且不断往深处扎根。它的根系最长可达20多米,长长的、发达的根部为它储存了足够的养分,等到雨季,它便自信、勇敢地开始了自己的生长之路。”

“原来是这样呀。”儿子似乎明白了这个故事所反映出的道理,他振奋地对我说:“爸爸,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该怎么做呢?”我追问道。

“我现在学吉他还处于前期,要勤学苦练,打牢基础,才能为后期由量变到质变做好充分的准备。”儿子说。

“这就对了。”我和儿子击了一个掌。

回到家后,儿子果然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仅有了更多的耐心,而且主动性也增加了不少,特别是练习吉他,不用我唠叨,他自己就能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努力练习。

那之后,我决定在和儿子相处的过程中,多给他讲讲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效果会更好。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