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我们不能老是布置一些抄写、刷题、背诵等“老掉牙”的语文作业,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大多处于应付状态,作业质量不高。我们应该布置一些实践性、操作性的作业,让学生的语文作业“玩”起来,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认真完成,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作业中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一、跟着课本“游”起来。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描写祖国、世界各地风光的课文,如《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赵州桥》《观潮》《乡下人家》《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鸟的天堂》《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草原》《故宫博物院》等等,学生读着介绍、描写这些名胜、风光的文字,心中往往会产生向往之情。虽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展示一些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美丽、壮观,但是,这些哪有亲自去游览来得真切。假期,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这些地方亲自游览,不仅能验证课本的描写,更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感受。
二、照着课本做起来。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介绍美食风俗、科学实验、以及游戏的文章,我们何不让学生在假期中去实践、尝试一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实践、尝试,一定会有更加真切的感受。如可以让学生照着《腊八粥》去做一次“腊八粥”,亲自品尝腊八粥;可以让学生按照《竹节人》中介绍“竹节人”制作、玩耍的文字,亲自制作竹节人并游戏;可以让学生按照《陀螺》中的介绍,亲自做一个陀螺并游戏;可以按照《京剧趣谈》中的介绍,亲自做一做“马鞭”,并演一演。
三、按着课本画起来。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假期里按照课文中文字的描述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是给课文(或者名著)加上插图,如有学生读了《童年》,画了一幅插图:外祖父一手高高地举着鞭子,一手按着趴在长凳上的阿廖沙,旁边站着阿廖沙的母亲。插图下面写着几行文字:阿廖沙因为好奇把雪白的餐桌布染成了蓝色,遭到了外祖父的“毒打”。可以引导学生给书中某几个章节画连环画,图文并茂,以生动的形式展现故事的发生过程。也可以让学生给某本书创作宣传画等。
四、依着课本演起来。语文课本或者必读书上,有很多故事或者片段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课本剧的表演,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拍成微电影。如《负荆请罪》《草船借箭》《景阳冈》等。假期时间充裕,可以鼓励几个学生组成“剧组”,选择一个故事改编成剧本,并进行服装、道具、音乐、背景等的准备,进行充分排练,最后进行表演并拍成微电影,这是多么有趣并且值得纪念的事情。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合作、学科融合能力。
五、仿着课本创起来。假期里,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名著”,可以是小说、诗歌,也可是故事的仿写等。如笔者班上不少学生在暑假里创作了自己的科幻故事,并设计了封面,写了序,还有目录和插图。还有学生仿照《列那狐的故事》中故事的套路:先是列那狐遇到某个小动物,想吃掉它。然后想出坏点子,或骗、或吹、或攀、或装,接着实施,最后成功,或者失败,创作了《列那狐故事新传》等。
六、对着名著看起来。假期里,可以要求学生观看几部根据名著拍摄的电影,他们一定会产生很多新的感受和感悟。因为电影和名著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有的是进行了压缩,有的进行了再创作或改编。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一定会和名著中的描写进行比较,思考电影和名著的不同和相同,这样改编的优缺点,会对名著产生新的感悟和理解。
七、带着问题探起来。假期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家乡的人、事景物。如可以访问、采访家乡的名人,了解其成长的经历。可以去调查家乡美食、名胜的前世今生。如笔者曾带领学生在假期里调查了镇江新区大港河的前世今生。学生通过采访、查找资料,了解了过去大港河的情况。通过观察、采访,发现了大港河污水排放的源头。通过给有关部门写建议书,提出改造大港河的建议。通过观察大港河上的各具特色的桥梁、绿化带、休闲广场等,写出了如今大港河的面貌。再如笔者引导学生去探究镇江香醋,参观了镇江香醋博物馆,了解了香醋的来历、制作工艺和特色,亲口品尝了地道的镇江香醋,然后写了探究报告。
总之,让学生的语文作业“玩”起来,符合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了小学生假期作业的兴趣,同时,在“玩”作业的同时,不知不觉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