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位”“减负”“关爱” 护航教师心理健康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1期(总第3906期) 导报一版

本报讯(记者 葛仁鑫 陈朝和)教师是教育之本、兴教之源。关注教师健康,就是关注教育的永续发展。在2024年省两会上,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感,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全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1月23日晚,新闻媒体联合采访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有关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省政协委员、民进德阳市委会主委张清良在代表民进四川省委会接受采访时,呼吁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张清良介绍,民进四川省委会在调研时发现,当前困扰教师、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压力大、干扰多和亚健康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激励关爱机制不健全,也没有足够的专业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支撑。”

为此,张清良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归位”。张清良解释,要让教育、学校、教师回归本位,让学校、家庭、社会各尽其责,从根本上为教师松绑减压。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严重内卷,认真执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不要让学校教育“孤军奋战”。二是要“减负”。张清良介绍,要严格执行《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要求,建议在全省范围对减负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坚决杜绝各方面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干扰;教育部门自身也要采取有力举措,取消各种非必要的创建、培训、比赛、考评等活动,让学校专注办学治校,教师安心教书育人。三是要“关爱”。建立完善各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快乐成长、充分发展赋能;有效回应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切实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要建好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与服务中心,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测评、风险干预防控等;要重视教师人文关怀和权益保障,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其劳动和休息的权利。

“只有健康的老师才能教育培养出健康的学生。”省人大代表、广元中学党委书记苏国刚建议:一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让老师走出学校,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法,克服本领恐慌,以更高远和更宏观的视角俯视教育教学工作,抓大放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育质效;二是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为生活减负,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让教师能够心无旁骛从事教育教学;三是改革评价体系,构建师德、师风、师能、师技的全面科学评价体系,改革职称与岗位管理制度,不简单以学生考试成绩考核评价教师,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四是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与监测,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教师缓解工作与情绪压力、培养健康积极心态。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