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坚
打开《会讲故事的建筑》,我跟随着作者见识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原来藻井是为了防火;城门的门钉涂上泥巴可以防止火攻;1500年前,我们就已经用上了立交桥……司空见惯的事情背后藏着那么多的智慧。这本书以火车司机——“爷爷”留下的游历笔记为线索,以中华大地瑰丽传奇的古建筑作为切入口,串起古建筑背后的语文知识、人文历史、建筑常识,让读者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前世今生。
此书是研学笔记,带领读者开启了一场中国古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研学作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其内涵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不谋而合。作者将语文知识、历史知识与游学紧密结合,按照不同用途和规划,将建筑分成城池、宗庙、祠堂、鼓楼、楼阁、园林、民居等类型,形成了10条研学之路,由“爸爸”牵着“小依”和“小慢”的手循着“爷爷”的足迹踏上了旅途,从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提到的长安城开始,探索中国古建筑的建造特点与承载的厚重历史。
中国的建筑文化魅力无穷,每种古建筑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爸爸”对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及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孩子们认识了“最高级别的家庙——太庙”,并从中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祖先的民族,而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曾经比紫禁城还要神秘。可以说,读懂了中国古建筑就如同看懂了中国文化,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建筑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哲学理论,也是此书最突出的特点。此书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我国各地不同建筑的魅力,还能通过游学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故事。作者特意在诠释每个古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拓展了“语文故事”“历史故事”两大内容,极大地增强了绘本阅读的趣味性,同时也满足了孩子们猎奇与探索的心理。
书中通过一幕幕亲子对话,将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读者,如“语文故事”中提到古代讲究北方为正,所以衙门都“坐北朝南”;“历史故事”中提及“暮鼓晨钟”制度的由来等。这些知识在书中密集出现,让孩子们在饱览古建筑时,能够汲取更深、更广泛的知识。同时,作者还别具匠心地在书中引用了许多课文里关于各种建筑的古诗,如“楼阁——站得高看得远”中,就罗列了《黄鹤楼》等8首古诗,结合生动的古建筑绘图,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更深刻地体会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带领孩子们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会讲故事的建筑》是一场因建筑而生的穿越和探索,孩子读此书,能学到知识、开阔眼界,父母读此书,则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了解教育的意义和旅行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