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感悟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7期(总第3912期) 导报二版

家长感悟

爱,从孩子的感受出发

叶德元老师的一句话触动了我,“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了吗?”作为家长,我们很爱孩子,也在学习爱孩子,但是,未必都是从孩子的感受出发,我想,家长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亲子关系自然会变得更和谐。

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今后,我要多观察、多了解、多研究孩子,争取成为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根据孩子的差异性去引导她们,通过“正常的”“非正常的”方式,给予两个孩子想要的、需要的,同时又能促进她们成长的爱。如果我能坚持做到,相信我期待的亲子关系就会实现。

——家长雍晓燕

 

“为你好”不是真的好

今天的讲座让人受益匪浅。曾经的我想当然地以我的方式去爱孩子,这些方式可能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强迫给予,还可能是“威逼利诱”,大多数时候,没有以她能够接受的、喜欢的方式去爱她,所以,才会有“我爱孩子,但孩子没有感受到被爱”的情况出现。家长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适时给予孩子关爱、信任、引导,以及孩子作为个体成长所需的支持和接纳。

——家长高林

 

学会尊重孩子

我经常思考“孩子怎样才能理解家长”“家长如何去理解孩子”,叶德元老师说,理解的关键是“彼此感受到尊重”,让我很受教。当你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接纳他的想法,尊重他的行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教育他,才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家庭幸福感。

——家长王蓉

 

最好的教育是“在一起”

这次活动让我对亲子关系、家校合力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家校合力并不是单纯的家长和学校一起管理孩子,而是“各行其是”,允许孩子在学校、在家里的表现不一致,给孩子留一些空间。叶德元老师说,教育就是跟孩子一起过的每一个平凡日子;一起面对、处理的每一个问题;一起品尝的每一种酸甜苦辣,我很受触动。生活中,出人意料的问题随时都在发生,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去分享、面对、解决。

——家长范翠英

 

正确看待家庭教育的“目标”

叶德元老师的提问:“你的教育是在追寻什么?”引发了我的思考。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似父母,而又不似父母;他因爱而来,理应感受单纯的爱。但在当下教育焦虑的大环境下,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夹杂着条件。其实,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建立亲密、信任的家庭关系,给孩子一个幸福、温暖、有安全感的家,才是我们应该追寻的。

——家长陈雪飞

 

父母需要换位思考

叶德元老师的分享娓娓道来,没有说教,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空洞的道理,仿佛朋友之间的家常,又似长辈般的关怀。让我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除了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外,更要学会换位思考,把“焦虑”改为“平和”,把“对立”化为“合作”,把“权威”变为“共情”,始终如一地爱孩子,坚定不移地支持孩子,耐心地陪伴他一路成长。

——家长黎友宇

 

让家庭教育回归平常心

听了专家和优秀家长的分享,我深受触动。特别是叶德元老师有关“如何做心平气和智慧家长”的分享,让我对家庭教育理念、家长角色认知和家庭教育方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提到的“教育就是和孩子踏实过日子”“孩子不需要家长的唠叨”“方法其实不多,关键在于落实”等观点,帮助我进一步意识到家庭教育应回归平常心、减少功利心。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多听少说,和孩子在同一个维度思考,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家长需要和学校一起帮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静待花开。

——家长梁琳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