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代表收作业“风波”

■新津中学 刘佳颖

《教育导报》
2024年第18期(总第3913期) 导报三版

我满怀期待地从大学进入中学校园,初为人师的新鲜感不到一个月就被问题浇灭大半——任教班级的作业无法收齐。一是课代表办事不力,时常漏收作业;二是班上同学心存侥幸,总想试探奖惩规则的边界。为了能扭转局面,我提出要求:课代表交作业之前先清点人数,统计未交同学名单,再将名单上报给我。在课代表认同后,我便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情况好转。

经过改革,课代表收作业情况毫无改观。无奈之下,我打算重选课代表。理由是:课代表兼任卫生委员,每天早上事情多,忙不过来,需增加课代表人数,请愿意当课代表的同学找我报名。果然有同学响应,我便爽快答应。出于不伤害第一位课代表的自尊心的考虑,我没有撤销他的职务,只是在现有工作和人员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分工,希望他们协力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然而,三天后,两位课代表“内讧”了——收作业的课代表不想收作业,发作业的课代表不想发作业。得知情况,我虽然面不改色,但是心里早已怒气翻涌:“大不了两人都别干了,简单的收作业工作都干不好,以后还能成什么事?实在不行两个课代表全部‘下岗’,我直接指定班里某些同学来当课代表。”在情绪稳定后,我又担心:指定的同学就一定能干好收作业的工作吗?再深入想想,人家愿意帮我收作业吗?……越想心里越没底,三番五次地重新选课代表并不是件好事,容易搞得人心惶惶。收作业“罢工”只是表象,背后的原因是两位课代表认为自己与老师的接触时间不均等,都觉得老师更关注另外一个课代表。

找到问题根源后,我在一次课前设置了一个互动环节,在全班说明从“普通同学”成为“课代表”的意义。我说,在他们向班主任自愿提出的那一刻起,他们愿为班级同学服务的种子开始落地发芽,但是也只有用劳动辛勤浇灌,这颗种子才能茁壮成长。在班集体里,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愿意为班级付出,大家才能发展得更好。课间,我趁热打铁跟两名课代表沟通。针对老师更“偏爱”另一位课代表的想法,在我具体分析后,他们都认为是自己过于想受到老师的关注引起的,以后他们会正视这种心理并以班级发展为重。接着,我指出之前收作业过程中的不足,对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他们点头,表示后续会改进工作。课代表们都表示,希望老师和同学们看见并记住他们为班级付出的模样。

两位课代表经过协商后,采用以下方式来收发作业:第一周 A课代表负责收作业同时上报交作业晚交、迟交同学名单, B课代表负责及时下发批改后的作业,一周后互换工作任务。我发现课代表们在协助我完成教学工作上更有热情了,我也会适时与他们沟通,充分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被看见。两位课代表对工作的热情也延续到了学科学习,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收作业风波就此平息。

每每回想此事,我庆幸自己没有“罢免”课代表们;也庆幸自己在恼怒的时候没被怒气冲昏头脑,理智地看到了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更庆幸自己能在束手无策时还能用最后的耐心,给予学生关注和关爱……但是“庆幸”背后其实是我的心存侥幸,我深知在教育过程中不是每一次都能有值得庆幸的事情,以后在处理其他更复杂的问题时需要我有过硬的本领且能一步到位,优化沟通方式、提升教学技艺是我应然追求。

反思收作业风波,我发现自己时常被表面现象遮蔽双眼,没有透过现象看到学生不寻常行为背后透露出的心理动机,而心理动机才是学生行为的起源。我对教育的敏感性和独特性急需加强。

“每个孩子都是带有独特生命密码的种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独特之处,关注学生的个体世界,要能“看”到学生的独特,也要能用教育的智慧解开学生独特的生命密码,让每个学生被“看”到,让学生的成长更加美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满。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