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近日,一群身着汉服的少年提着灯笼漫步在春寒料峭的锦江之畔,伴随着成都市锦江区“友邻教师”谢鹏对锦江历史变迁的讲解,一首首经典诗词涌上孩子们的心头,2024“锦城少年探锦江”特色研学季第一站——“夜探锦江”就在这个美妙的诗意之夜中开启了。
一段江边旅行
历史在“每天经过的地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成都市锦江区东门大桥地铁站的出口处,一群身着马面裙、头戴小黄帽、手提竹灯笼的孩子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有的是锦江区青少年社区教育研学活动的忠实粉丝,有的是第一次参与的新成员。今晚,他们因为对历史的热爱聚集在一起。
在“夜探锦江”前置课上,带队老师谢鹏就地取材,问孩子们:“东门大桥地铁站包含了哪三种历史文化建筑?”孩子们略加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东门大桥!”“有地铁站!”……谢鹏将“东门大桥地铁站”几个字拆开来解释:“东门”是指历史上依城墙而存在的成都东大门——迎晖门,如今城墙拆除,城门已不复存在;“大桥”是指因锦江而存在的东门大桥,如今锦江依然流淌,大桥依然存在,但是这座桥与历史上的原貌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地铁站”则是现代城市生活的新事物。
谢鹏向孩子们展示了迎晖门和东门大桥百年前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建筑古朴而庄重,历经风雨,仍然坚固耐用。看着这些老照片,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好奇,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城市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维度上的重合。
“每天经过的地方,原来有这么多的故事和历史。”成都市锦江区马家沟小学五年级学生许奕乐紧跟带队老师的脚步,边听边专注地做笔记。这已经是他第5次参加社区研学活动了,他说,每一次参与都像打开一扇新的知识之窗,为他带来别样且丰富的收获。奕乐爸爸很支持孩子,每次都提前定好闹钟,在公众号上“抢”着为孩子报名。
“与之前单一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不同,2024‘锦城少年探锦江’活动依托区内多个历史、文化、自然、艺术景点,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社区研学体验。”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牟晓舟介绍,经过深入社区走访、了解居民需求、收集青少年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等一系列准备,新一轮“行走的课堂”将带领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成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培养他们对故土文化的自豪感,提升他们对城市发展的关注度和认识能力。
多角度认识城市
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成都这座平原城市,因水而兴,锦江也一直被视为成都的母亲河,穿越主城核心区,蜿蜒流淌。孩子们跟随带队老师的脚步来到东门码头,正式开始“夜探锦江”之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绝句》就雕刻在东门码头的河堤上。诵读千古名句,有孩子提出疑问:“成都并没有大江大河,坐在门前怎么能看见‘东吴万里’来的船?莫非这只是杜甫的想象?”
谢鹏不急于说出答案,他让孩子们思考:“在城市形成的过程中,河流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知道,河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没有自来水之前,人们都是用河水洗菜、洗衣服。”“我们可以在河里捕鱼吃。”“河流上可以行驶船只,有航运通道的作用。”……孩子们纷纷抢着回答。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河流的四层‘面纱’。”谢鹏引导孩子们将答案总结为农田灌溉、城市生活用水、交通运输功能和古代的军事防御功能。其中,锦江的交通运输功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虽然那时候的船与现在的万吨巨轮不可比,但成都有港口,有能航行千里的大船,交通便利到可做军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讲到河流在古代的军事防御功能,谢鹏引出了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里的“江”就是长江。“试想一下,如果项羽愿意暂时退回江东,利用长江这一天然的军事屏障进行防御,可能历史就会改写了,而锦江在最初也具备军事防御功能。”
驻足于泛着微波的锦江边,孩子们的思绪也随着老师的讲解逆流而上。如今,淌过千百年时光的锦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它对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却始终如一。“虽然锦江早已不具备航运和军事防御功能,但如果没有稳定的锦江河流系统,成都平原就无法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沃土。”在谢鹏看来,从生态、历史、建筑、更新和未来发展等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城市,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家门口的研学
拓展孩子的视野和思维
从东门码头出发,孩子们一路向合江亭前进。河道两岸被灯光点亮,悠扬的古乐环绕左右,一艘艘乌篷船行驶在锦江中。灯光与水光相辉映,展现出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画卷,让孩子们大饱眼福。
与眼前的美景相比,“流淌了千年如今却消失不见的金水河”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一张民国时期流经城内的金水河旧照片上,河流两岸垂柳依依,沿岸的梯坎上,很多人在浣洗衣物,热闹非凡。“这条河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为什么会消失呢?”谢鹏的提问再次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
“金水河两岸人口增加,生活垃圾污染了河水;再加上有了自来水,人们就不再需要金水河提供生活用水了。”成都市天涯石小学昭忠祠分校二年级学生洛皙第一次参加活动,细心的她在妈妈的指导下,提前在网上查了资料、做了功课。
“课堂设在家门口,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社区研学活动让洛皙妈妈赞不绝口。“孩子有机会接触到课本之外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也在过程中完成了亲子陪伴和亲子共学。”
研学活动搬到了家门口,虽然活动范围缩小了,主题看上去也不那么宏大,但要花的功夫却并没有因此减少。翻开“锦城少年探锦江”2024研学“护照”,一张充满童趣的路线图呈现在眼前,10个手绘版研学景点按照地理位置罗列,融合了历史人文类、知识科普类、自然资源类、艺术美学类四大板块,充分满足了青少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滕丽介绍,锦江区以青少年这一全社会都关心的群体为纽带,“以小见大”“小家联动大家”,希望能通过各类活动,撬动更多的家庭、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等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呈现出家家有良训、户户飘书香、人人重教育的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