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21朵小花共成长

——北川县通泉小学教师王海艳交流轮岗的故事

■本报记者 葛仁鑫 鲁磊 文/图

《教育导报》
2024年第21期(总第3916期) 导报四版

2023年,对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小学教师王海艳来说,绝对是特别的一年。

为推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2023年,绵阳市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在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之间交流轮岗1300余人,王海艳就是其中一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一名党员,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同时,我也相信在新的环境里一定会有新的收获。”了解到相关的政策后,王海艳主动递交申请,从北川县幸福小学交流轮岗到通泉小学,在工作25年后,她又踏上了教师生涯的新旅途。

“新手”班主任

保证安全,重抓习惯

此前,王海艳是幸福小学的一名专职美术教师,在一次交替监考中来到通泉小学时,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里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也是一个绝好的写生场地。”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前,王海艳如愿以偿来到通泉小学,然而,以为继续担任专职美术教师的她,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里的清新空气,就接到了学校教务处的消息。

由于一年级缺语文、数学老师,学校领导综合考虑,希望王海艳除了美术教学外,还能任教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这让她十分意外。“语文教学和当班主任的经验我都没有,万一教不好怎么办?”

看着王海艳犹豫的神情,学校教务处主任鼓励说,全校老师都会帮助她尽快适应。渐渐平静下来后,王海艳转念一想,来交流轮岗,不就是要突破原有的自己吗?那就和刚进校的一年级小朋友一同成长吧!

就这样,王海艳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一年级的教室。做好班主任工作,成为她交流轮岗面临的第一道坎。

针对这个难题,王海艳积极寻找班主任工作妙招,向幸福小学和通泉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请教,记住了两大原则:保证安全,重抓习惯。

为了让班级有个良好开端,开学前一晚,王海艳加班4个多小时,确保开学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一批入学的21个孩子,成了她的21朵小花。

通泉小学地处山区,多数学生在学校寄宿,而一年级学生年纪小,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王海艳每天6点半起床,收拾好后去学生寝室查看,学生还不会的生活技能,她一步一步地教。白天,王海艳陪在学生身边,尽量让他们的所有活动都在视线范围内。班级管理中,她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常常是孩子们晚上8点半回寝入睡后,王海艳才开始具体安排第二天的学习和活动内容,设计带班教案时,为了力求完美,她经常写到凌晨1点以后。

尽管忙碌,但看着学生一天天进步,王海艳由衷地感到高兴,带班的底气也更加充足,今年放寒假时,有学生过来拉着她说:“王老师,我好舍不得你哦。”这让王海艳心里格外温暖。

“新”语文教师

“我也是一年级的学生”

语文教学,是王海艳面临的第二道坎。

一年级语文要教什么?怎么教?该从何入手?这些都是王海艳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开学的第二周,北川县教育发展研究所组织人员进校听课,通泉小学安排王海艳上见面课,更让她倍感压力。

带着满脑子的问题,王海艳向其他语文老师请教,并学习网络上的优秀课例,参考多个案例后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见面课后,听课的教研员给予了中肯的评价,让王海艳有了能把语文课上好的信心。“那一刻,我就是一年级的学生,不懂教语文,正好向他们请教。”

后面,王海艳借助各种听课的机会,“缠”住其他老师,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拼音学完了,课文怎么教?预习课文有什么要求?生字教学怎么教?……老师们也都十分耐心地跟她分享经验。

在学习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王海艳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例如针对班上学生识字量差异大的问题,她利用分级读物,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提升其识字量;而在课堂笔记上,她教学生用不同的色彩笔勾勒不同类型的词语,让笔记看起来更加明晰、美观,也促使学生思考其中的含义。

王海艳悉心指导学生学习。

在幸福小学工作时,王海艳除了美术课堂教学,还时常带学生参加各类绘画比赛,她连续16年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中的科幻画类别,每年都有学生获奖。到通泉小学后,她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在上二年级美术课的同时,也带四五年级的学生创作科幻画,成了学校教学任务最多的老师之一。

有了语文教学的经验后,王海艳开始思考,语文、美术两个学科的教学是否可以有效融合呢?“例如汉字是象形文字,能不能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不少课文都有细致的场景描写,能不能用绘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她谈到,这将是自己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希望在突破教学瓶颈的同时,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

从城区到乡村

“在通泉多了一个家”

从城区到乡村,生活上的不便难以避免,协调家庭与工作的矛盾,是王海艳交流轮岗面临的第三道坎。

在她家里,儿子不满5岁,丈夫常年奔波在外,公公婆婆都年近70岁,一家人都支持王海艳的想法,认为响应号召到乡村学校是件光荣的事,家里的困难可以克服。

然而,王海艳离开的第四天,儿子就克制不住地想妈妈了,两位老人无奈地将孩子带到通泉小学,好在这里也有幼儿园,而且环境、设施都很不错,一家人决定就让孩子在这边就近入园。

虽然在同一个学校,但忙着适新环境、新岗位的王海艳仍然分身乏术。还是通泉小学校长周小利带着孩子到了幼儿园教室,为他安排好午休的床位,并送上床上用品。年迈的公公婆婆也随即来到通泉,继续照管小孩,让王海艳能够专心工作,学校为此又专门安排了一楼的寝室,方便他们住。

“王老师来交流轮岗实属不易,学校肯定是尽可能地解决她的后顾之忧。”周小利谈到,一学期下来,王海艳虚心学习,已经很好地胜任了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她自身的美术优势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借助交流轮岗的契机,我们进一步积聚老师们的力量,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安顿好后,连王海艳的儿子也在说:“我们有两个家,安昌(城区)一个家,通泉一个家。”一家人平时在通泉,节假日则回到安昌。

回顾半年来的经历,王海艳十分感慨,“看似有很多‘坡坡坎坎’,一路上却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她谈到,通泉小学团队的关心、幸福小学持续给予的指导、学生和家长的积极配合,都给了她不断前行的勇气,“交流轮岗,给我提供了一个开拓视野、实现职业新发展的机会,让我能够在不断探索中,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助力教育发展。”

王海艳和21朵小花的故事还在继续,她的感慨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交流轮岗,我来对啦!”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