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从“追光人”到“发光者”

《教育导报》
2024年第27期(总第3922期) 导报四版

李丹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等奖获得者,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全国高职院校“名师讲党史”宣讲团、中共成都市委宣讲团成员。

2023年7月2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成都站火炬传递首日,李丹是当天的最后一棒火炬手。火炬传递只有短短的几百米,但李丹奔跑的姿态已经在思政育人的路上持续了15年。她就如所擎的火炬一样,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守正创新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如何才能赢得学生?如何才能站稳讲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十余年来,李丹坚持用最“笨”的办法备教材、备教法、备时事、备热点。李丹说:“温暖鲜活、可亲可信是思政课应有的样子。学生的情绪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都是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观测点,只有用功、用心、用情的课堂才能以情育人、以情化心。”

面对信息时代下的“00后”,李丹坚持,信息技术“学”在前、时事热点“讲”在前、困惑疑点“辨”在前,她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将课堂上抽象的教材文本与学生真正的“生活世界”有效连接。

同时,李丹依托学校思政特色平台和新时代思政教育基地,有机融合虚拟现实、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资源,以“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主线,构建“体验、理论、实践”三大特色课堂,综合运用体验式、沉浸式和互动式教学方式,让思政课堂“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在不断的创新探索中,李丹形成了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和独具魅力的课堂风采,连续5年被评为“最受学生喜爱教师”。

她录制的开学第一课“以青春之行致敬最美逆行者”被锦观新闻、四川传播、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微课“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

探索实践

构建特色课程思政体系

怎样打破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两张皮”“表面化”难题?李丹逐渐意识到,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得益彰的协同育人体系,迫在眉睫。

鉴于过往经验和思政背景,李丹被学校指定担任课程思政教改负责人。之后的7年,她把所有的休息时间全都用在了课程思政的教改上面。她多次奔波于上海、北京等地,参加培训、听讲座,只为了学习先进教改理念;无数次长明于深夜的灯光,见证了体系的论证、推翻到再构建。

星光不负赶路人。多年来,李丹主笔制订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试点建设方案、工作实施方案、提质培优方案3个;牵头设计思政资源挖掘三维路径,指导四类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成功立项省级教改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2项,指导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示范团队3个。她牵头的教改成果《党建引领高职院校“534N”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递进式、三聚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她本人被授予“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并在全国各类研讨、培训会上宣传推广课程思政教改经验。

倾囊相授

当好青年成长“引路人”

做青年学子成长路上的擎灯人,做青年教师前行途中的领路人,是李丹始终如一的教育梦想和执著守望。

对青年学子,李丹承诺365天24小时不关机,凭借随时可联络的“安全感”和点赞互关的“温暖感”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课外,她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学生活动、带领学生社会实践。

对青年教师,李丹无论是带徒弟,还是带团队,皆不计得失、倾囊相授。从教学设计到课程建设、从科研课题到教改项目、从教学竞赛到成果凝练、从职称晋升到职业规划,一批批青年教师在她的带领下不断成熟。其中5人荣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个人,4人被授予成都市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从追光人到发光者,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照耀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李丹与师生同学习、共成长,用灵魂点燃灵魂,以信仰照亮信仰!

(文图均由学校提供)

(文图均由学校提供)

(点击大图下载版面PDF)
©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